前两年我就想约访蔡威,无论从当选启明星的时间,还是他的工作实绩,蔡威都早该列入《今日启明星》专栏的采访名单,但由于联系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延至今日才终有机会完成对这位在全国儿科医学界已有一定学术知名度的儿科学专家、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的优秀启明星蔡威教授的采访(蔡威于2001年当选第四届上海优秀科技启明星)。
在访问蔡教授前,我在网上查阅了他的资料。网上与其相关的资料有几十篇,不少报道介绍了蔡威在小儿肠外营养治疗和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儿静脉营养合理氨基酸配方的研究工作,以及其自90年代中期起在儿童肥胖病流行病学及潜在危害方面的研究成果。蔡威最近一次在媒体上曝光是几周前伊朗一对连体姐妹因分离手术失败而告别人世的消息传来,沪上一些媒体就此采访了这位儿科学专家。记得蔡威在访谈中对这样的医学尝试的意义作了积极评价。纵观有关对蔡威的报道,虽还未与蔡谋面,但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幅有关蔡威的图画:这是一位非常勤勉、卓有成就的儿科学专家。有关的报道特别点出了蔡医生的高尚医德:多次抢救生命垂危的全国各地来沪求治的患儿,甚至被一些患者及其家长视为救命恩人。
7月底的一天,上海正是连日高温,为让我少走路,蔡威选择了在二医大与我见面。一见到蔡威,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子高高,身材略瘦,走路很有精神,真是外科医生的好身材!事实上,蔡威告诉我,尽管他现在已担任二医大副校长、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但每周他都会尽可能抽出时间,安排1~2次手术。
由于是启明星专题采访,我对蔡威的访谈更侧重于他是如何走上儿科临床研究之路,成长为一位儿外科专家的。蔡威告诉我他是1978年从上海虹口区长青中学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的。蔡威说从医是他的梦想,部分原因是受了当医生的舅舅的影响。中学期间在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中,他倾诉了日后学医当医生为人解除病痛的愿望。在中学期间他就开始自学针灸等医疗技能。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是非医学专业不考,3个志愿全是填的医科。如愿进入二医大儿科系后,逐步对儿科学有了深一步的认识的蔡威更热爱这门学科。5年本科毕业时他以优异生资格得以留校,并且由于学业优秀,加上他的身高等因素,最终如愿当上了一名小儿外科医生(小儿外科医生只占整个儿科系毕业生的5%左右)。
回顾这段成长史,蔡威坦称自己那时的路走得比较顺,特别在二医大附属新华医院这样一所以儿科临床治疗研究为特色的医院里,在一批前辈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蔡威进步很快。3年后(1986年),他感到了压力,临床上面对的很多疑难问题需要有更深的学习和认识,于是他在当年考上了佘亚雄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佘先生是中国小儿外科的奠基人之一。由于考研前夕,蔡威已对小儿外科营养应用产生了兴趣,考研后他就以此为题深入往下做。
采访中蔡威告诉我说,在儿科学方面,中国医学往往是从成年人推及到儿科,而从儿科本身来独立开展研究的很少见,因此如儿科营养方面的研究和积累就很弱。西方医学虽然对此有较多的论述,但还得按照中国人的代谢特点作新的研究和思考。一些有关的蔡威的报道说,蔡威就是从基于小儿(新生儿)特点的营养学研究入手,进而作出独到性研究,而为同行和社会所认识、认可的。确实是这样,蔡威选择了小儿如何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尤其是针对新生儿),开始他作为儿科临床系列研究的方向,并长期坚持下去。人们常说方向选择正确往往就等于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再加上持之以恒,则离成功就近在咫尺了。蔡威的经历再次为此一说法提供了例证。
这里得专门提一下蔡威的导师佘亚雄教授。佘先生是一位大家,但对自己的学生他不坚持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只要学生有新的值得一试的想法,他都相当放手。时至今日,蔡威都感激导师当年的“纵容”与支持,否则自己不可能进步那么快。
对自己在儿科营养方面的研究经历及成果,蔡威没有展开,但我在这里还得根据有关的公开报道略略提到一下。从1985年至1993年,蔡威在导师的支持下和课题组同事一起,前后用了8年时间最终占领了国内小儿临床营养研究的制高点。这一时期,蔡威所在的研究集体所发表的论文占到了同期国内该领域发表论文数的近一半。中国第一篇新生儿静脉营养应用论文、第一篇极低体重儿静脉营养应用论文、第一篇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并发症临床报告都出自蔡威领导的科研集体。蔡威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小儿静脉营养合理临床应用系列研究,其水平经专家组鉴定达国内领先。由于系统的研究结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患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减少了因并发症带来的医疗费支出,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2001年《新生儿合理静脉营养临床应用系列研究》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
1993年后,蔡威开始思考新的突破口和方向,一是在小儿合理营养研究方向上继续做下去。94年起蔡威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新华医院酝酿成立新的营养科室,并在此基础上于次年成立了“临床营养中心”。其二是开辟了儿童肥胖研究的新方向。促使蔡威这么做的有两大因素:一是他要为下一批学生的研究课题着想,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当时大量的国外文献上看到,全世界肥胖患者特别是儿童肥胖患者的大量增多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研究肥胖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已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当时国内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一方向。
看准这一方向的蔡威当年就向上海市科委申请了启明星项目,申报题目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潜在危害研究”。据说当时在立项论证时曾有过一番争论。有人提出疑问,一个外科医生怎么会选择做肥胖这样一个基本属于内科学领域的课题?亏得当时参与论证的专家组成员、时任二医大科研处处长的李宣海教授站出来讲话,李宣海从蔡威在儿童营养学研究上的建树谈起,力陈根据蔡威以往科研上显示出的能力,应该相信他对儿童肥胖研究的设想是有准备有根据的,而通过项目来培养、选拔人的做法正体现了启明星计划的宗旨。终于蔡威在当年入选了启明星计划。日后来看,上海二医大乃至整个上海在今日儿童肥胖病危害及预防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多少与1994年那次启明星计划论证有关。
拿到课题后,蔡威及其同事紧密结合临床医疗,联系了二医大所属的二家医院(仁济、新华)开设了小儿肥胖专科门诊。迄今蔡威等已就这一研究方向发表了10篇论文,有关的课题获得了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成绩出众,蔡威本人已受邀担任中国肥胖病研究专家组成员,而他所在的课题组手头掌握的全国肥胖儿童病例累计已达1000多例,为全国最多积累病例的医学中心之一。
蔡威说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认为,小孩胖一点好,胖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蔡威介绍说,儿童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由于内分泌、遗传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肥胖症称为病理性肥胖症,占所有儿童肥胖症中不足1%,而99%的肥胖症属于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肥胖症是成人肥胖的高危因素,7岁肥胖小儿将有41%变为肥胖成人,与正常同年龄小儿11%变为肥胖成人比较,相对风险高3.33倍。
蔡威和他的同事一起前后用了十几年时间在儿童营养学和儿童肥胖病临床治疗及其预防方面达到了国内学术上的制高点。说起这些成功背后的原因,蔡威归纳为三点:一是捕捉方向要敏锐,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二是对看准了的方向要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做下去直到达到目标;三是要有团队精神,多带动年轻的同事一起做,一起进步。
对这三点我非常赞同,但我还想补充一点,即蔡威本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也是凝聚团队人心的重要因素。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95年7月二医大在新华医院揭牌成立了临床营养中心,同年11月蔡威根据早先的安排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为期二年半。当时上上下下很多人担心,成立之初的营养中心很可能因为关键人物的缺场而告夭折。蔡威心里非常明白,他在二年半时间里先后自费回上海3次指导营养中心的工作,每次回来都携带大量新的研究资料。而在平时,他则设法利用各种通讯方式把新的信息、想法及时和研究组同事通气。就这样,营养中心非但没有夭折,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拥有8名临床和研究人员,跨两家医院的临床科室,其研究方向也扩大到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对肥胖病的预防和老年病人的合理营养支持等。而二医大的许多人也通过这件事进一步认识到了蔡威教授言而有信的可贵品质。
(江世亮采写自200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