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3 日,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卢鹤绂先生逝世7周年纪念日。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和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的朋友们相聚一起,深情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科学大师和仁爱的师长。
卢鹤绂1941年获博士学位时留影
卢鹤绂的“仁”与“信”
何谓“仁”?《论语 · 雍也》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墨子 · 经说》(下)认为:“仁,仁爱也。”显然,这里的“仁”在古代是指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要求人们之间相亲,爱人。
何谓“信”?《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此“信”为诚实、不欺的意思。《论语· 颜渊》:“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此意为信从,信任。荀子故而在《王霸》里感言:“安与夫千岁之信士为之也。
”卢鹤绂先生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仁”与“信”思想的实践中,身教言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仁”与“信”为一生信条
作为一家杂志主编的时候,我曾书信问他:“您一生从事物理研究,要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信条是什么?”卢鹤绂来信回答:“一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发展,最后的目标是开创新领域;二是要老实,不要虚伪,弄虚作假、故弄玄虚的人都站不住的。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
“为学不在多言”
在教学方面,卢鹤绂认为:
“不要以为你讲得越多,写得越多,就表明你的学问越大。为政不在多言,为学也不在多言。多言有时反而表示你抓不住核心问题。”
“仁”与“信”是做人的原则
卢鹤绂曾对自己的关门弟子沈葹说:“中国传统京剧宣扬的是忠孝仁义,赞颂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做人的原则不能一概抛掉,人若弃之岂非混同于畜牲?”
“为学之道没有捷径可走”
卢鹤绂在《院士自述》中谈到了“为学之道”,实际上这是“仁”与“信”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他说:“为了消化所学到的知识,我还同时接触了大量有关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杂志和文献。常言:‘书山有路勤为径’,为学之道没有捷径可走。我就是这样循序渐进、下苦功夫攻读的。”
“独善其身,其路也窄”
卢鹤绂一生强调“仁”与“信”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形成,去完善,去臻美。他说:“一个 国家不能脱离世界而存在,一个人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告诫我们:“独善其身,其路也窄”。为此,他提出“从大学培养的物理学家应该到工业部门去”的观点。
对“留洋”的看法
当社会上流行出国热潮之时,卢鹤绂以自己的实践和经历,谈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
“你们切莫把留洋当作镀金和沽名取利的资本。国外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在我念书的时候,就有不少阔少爷、娇小姐仗着钱多势众,出洋镀金。往往事过境迁,终为纨绔,书都荒了,人也抱憾终生。就拿和我一起到美国去的同学为例,其中有几个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即便有点能耐,不为祖国出力,也是一件大憾事哪!”
理论界“鹦鹉学舌的多”
卢鹤绂曾对于理论学界背离“仁”与“信”现象极为不满,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理论物理学家,鹦鹉学舌的多,学的纯数学结构,而物理思想很模糊、很玄虚”。他提出“即使是最高权威的理论,对它也要‘通权达变、灵活运用’”。
实践“仁”与信的典范
卢鹤绂一生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呵护学生,惦念亲友,这里介绍几位国外科学家和国内院士对他实践“仁”与“信”的评述。
“对卢鹤绂教授最深的印象是诚实”——利奥 · 兹威尔(美国斯瓦尔斯摩尔大学教授)
1998年9月3日,我在美国斯瓦尔斯摩尔大学采访了利奧·兹威尔:“您对卢鹤绂教授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诚实”。他说:“他是我引以自豪的伟大朋友,最知心的朋友。
“卢鹤绂,好人,好人呐!”——阿罗德 · 科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教授)
1998年9月5日,在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楼前的草坪上,阿罗德 · 科恩坐在藤椅上说:“卢先生为人好学,待人真诚,善良,勤奋,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直到卢鹤绂谢世前,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接触。他最后说:“卢先生是个才华盖世的人。那时,他考虑战争马上要爆发了,一心想早点完成博士论文,回中国去抗战!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归国,但我们大家都因为他的离去而非常难过。”
“(卢鹤绂)使我的生活变成了不同”——爱德 · 汉格弗(美国休斯敦大学物理系主任)
爱德 · 汉格弗教授与卢鹤绂相见两次。他是一位不轻易称赞同行的美国科学家,尤其对中国人更是谨慎。但对卢鹤绂是一个例外,真正是从内心里表示尊敬。他说:“(卢鹤绂)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但又是一位关爱人类的一位长者。罕见的是,这些特征在他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而且又是那样完美地表达出来,并伴随着他的整个一生。”
1981年6月3日,卢鹤绂教授(左)与尼尔教授在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的合影
爱德 · 汉格弗和卢鹤绂1995年曾通过越洋电话,当时,他们就卢鹤绂《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的观点进行过深入地研讨。他说:“在那次讨论中,我非常清楚地看到,他那好学的思想,对新的概念永远是敞开的。正像他探索相对论起源那样,甚至充满着年轻的活力。不管怎样,更深远的是他性格中的正直,以及对人类的关爱。在我们所有的谈话里,这是永远抹不去的痕迹。卢鹤绂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但他的目光,是和平和荣耀的远见,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而是对所有的人。”
“他是何等的爱国者,又是何等的正直学者”——理 · 西敏(美国工业物理学家)
1998年8月,理·西敏说起1996年在上海会见卢鹤绂的情景(他还在卢老家住了几天),当时谈到现代物理学的情况时,两人都对它陷入单纯追求完美的理论形式而深感遗憾。卢老给他讲了自己关于等离子体的新工作,理 · 西敏也谈了他对以太性质和磁性的解释。当他说不欣赏波粒二象性时,卢老建议他看一看朗道的书。对于这次的会见,理·西敏后来在《伽利略电动力学》一书中提到了这件事。
理·西敏称赞卢鹤绂是“卓越的物理学家”,在他划分的世界三类物理学家中卢老是“第一类有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但时常趋向有第二类的立场。”他认为卢老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论文,“不仅显示了他的创造才能,也显示了他敢于反主流的勇气,不怕因此被人划入疯狂的类型。”
理·西敏说,“他是一个真正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学者。没有什么能够比跟他面对面地讨论物理学问题更令人高兴了,它充实了我的一生。”
“慕名而来复旦”——杨福家(中科院院士)
已经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的杨福家院士,曾在复旦大学师从卢鹤绂院士。他上四年级的时候,是由卢鹤绂院士指导他的论文。卢鹤绂希望他对当时一个较新的理论提出更好的方法。尽管没有成功,但在卢鹤绂的严格要求下,能证明不再有更好方法的理由。几年后,那个成功的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杨福家院士后来在《追求卓越》一书中写道:“我还很清晰地记得,我们是慕那些著名学者之名而来复旦的。
确实,一进复旦,即聆听了物理系主任、二级教授王福山的普通物理,后来又听了一级教授周同庆的原子物理,一级教授卢鹤绂的原子核物理。……怎么能够做出比它(那个成功的理论)更好的结果呢?可是,我通过做毕业论文,较深人地了解到这个成功理论优秀之处,因而当七年后遇到获奖者之一时,我可以相当深入地与他交谈了,向他学习了。”
“生等成绩得益于先生教诲”丁大钊、方守贤(中科院院士)
先后在中国原子能事业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丁大钊、方守贤院士,曾师从卢鹤绂先生。当卢鹤绂先生80华诞之时,他们发来了热情洋溢地贺电:
“欣逢先生八秩华诞,学生等敬致热诚的祝贺。回忆四十年前学生聆听先生精彩、生动的讲课,缜密的逻辑、丰富的学术观点、严格的推理给学生等极大的启发,为学生等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等现在能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点滴成绩,实在得益于先生的教诲,生等永志不忘。恭祝先生健康长寿,永荷科学青春。”
在为《卢鹤绂年表》一书作序中,方守贤对卢鹤绂的一生做了很高的评价:“卢鹤绂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和国际知名学者。他一生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成绩卓著,特别是他的‘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已载入史册。作为他的学生,想起学生时代那些难忘岁月,越发敬慕他的高贵品质、科学精神,至今还深深受到他的教育思想、科研作风所影响。”
卢鹤绂“仁”与“信”的精神内涵
卢鹤绂生前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这是他从教50余年的座右铭,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纵观他的一生,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科学,都是实事求是,都是知而告人,告人以实。凡是接触过卢鹤绂的人,深深被他的“仁”所感动,也为他的“信”所感染。他给学生的信函中,总是平等地谈思想、谈观点,倾诉他的所知所闻,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满腔热忱、无限希望。
本人有幸与卢鹤绂长年交往,从科学前沿到教育思想,从为人之道到科研作风,从著书立说到诗词书画,无所不谈,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的高风亮节和君子之风。凡是听过他讲课的人们,都被他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折服,更为他的君子之风所感叹。他快语直言,无遮无掩地率直通报他的未曾公开的研究。他向自己的学生敞开坦荡的胸怀,没有不可告人之言,也没有不可告人之事。他的学生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将卢鹤绂的君子之风看成是他“辛苦耕耘教坛、敏赡教书育人”的高标逸韵是十分恰当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卢鹤绂的一生留给后人难忘的莫过于他对“仁”与“信”思想的发展。他常说:“君子以言行” ,“以正直为先"这可以说是卢鹤绂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根本。他毕生献身于科学与教育,“着意摒绝世俗尘埃的侵袭,对诸如纯粹功利主义之类的世俗观念,甚至某些伪科学家那种私利的花招,都是深恶痛绝的。
卢鹤绂就是这样“君子以言行”感染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又以“以正直为先”的思想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一言以蔽之:卢鹤绂的高贵品质、科学精神和“仁”与“信”思想,将继续影响着我们新的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科学家,激励他们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参考文献略]
卢鹤绂教授,1914年6月出生,山东莱州人。1936年6月毕业于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科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先后在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 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其中1955 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1960 年至1977 年兼任上海原子核所副所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 年至1991 年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作为康涅尔荣誉访问教授赴美国斯瓦尔斯摩尔大学讲学,在美期间,应邀在20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作过访问讲学。
20世纪30年代,卢鹤绂教授首创了“时间积分法测量锂6锂7的丰度比”。诺贝尔奖获得者雪格瑞主编的《实验核物理学》中认为:是卢鹤绂首先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1945 年卢鹤绂研究出“估算铀235原子弹及费米型原子堆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并在国际上第一个公开发表。
1950年卢鹤绂教授进行了容变粘滞性理论的研究,以物质应变时内部有分子弛豫过程导致第二种粘滞性不为零为依据,修改推广了原有的纳威尔-斯托克斯非线性方程,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