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诗人与哲学家的睿智——人的确可能因为至爱骤逝而“心碎”。事实上,医生甚至将这种肇因于极度哀伤、恐惧甚至气愤的心脏衰竭症状称为“心碎综合症”(brokenheartsyndrome)——
“心碎”祸起激素分泌失调
有一首叫《玻璃杯》的校园歌曲这样写到:我的心像玻璃杯,单纯的透明如水,就算盛满了心碎,也能轻易洒掉,装着无所谓。那一只小小的玻璃杯,总是太容易破碎,盛下了泪水,就盛不下妩媚,多一点爱就多一点疲惫。我握紧一只玻璃杯,心痛的无言以对,就算再洒脱,笑的再美,心碎了要用什么来赔。
“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在叙述失去亲人或者失恋的感觉时,人们常用“心都碎了”来形容。如今,“心碎”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经常用的词汇,而成了一种病症的学名。今年2月1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系心脏病科的亨特·钱皮恩(Hunter Champion)等人的研究报告:悲惨或惊人事件是有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并且产生类似典型心脏病发的症状,包括有胸痛、呼吸急促与肺积水,他们将这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症”(broken heart syndrome)。尽管这种病例不少,目前仍还没有合适的科学解释。
亨特·钱皮恩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指出,他们1999年至2003年间共接治了19名急诊患者,这些病人出现了胸痛、憋气等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相似,但与心脏病患者不同的是,在卧床休息和接受少量治疗后,他们就康复了。
这些患者基本上全都是已绝经的老年妇女。她们患病的原因包括丈夫、父母或孩子等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或者遭遇车祸、抢劫等造成的严重惊吓,以及激烈争辩、出庭和公众演讲等紧张带来的强烈刺激。通过磁共振等检查显示,她们并没有患心脏病。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雪梨·史密斯博士说,根据这项研究,更多的急诊医生和心脏病医生在医治那些胸痛病人时将会考虑这个新命名的“心碎综合症”。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心碎综合症”与心脏病不同。心脏病一般会给病人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症”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经过卧床休息与补充水分,就能够在数日后重拾健康。亨特·钱皮恩解释,当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身体会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或令毛细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造成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他指出,过去曾有一名27岁妇人在获悉坏消息后出现“心碎综合症”,生命一度垂危,医护人员一时没有分清楚,把她当作心脏病人处理,还准备为她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幸亏手术前主治医生搞清了病症,病人亦于3日后完全康复出院。
认识“心碎综合症”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了人的精神、思维只由大脑控制,与心脏并无直接联系。但是,心脏与人的心理究竟有无关联呢?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心碎综合症”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会影响内脏致使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心碎综合症”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心身疾病。
“心碎综合症”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现为急燥,易惹激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就这两种性格而言,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症”。其实早在十年前,这类疾病在日本已经被描述了,他们称之为章鱼壶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 yopathy),因为被困在壶里的章鱼长得就像一个纠结的心脏。
“9.11”事件之后,研究者曾访问过100名遇难者的家属。结果发现,这些悲伤者在某一时段中会有肉体上痛苦的感觉,喉咙变得干燥、呼吸困难、身体乏力,并伴有心痛焦虑的感觉。根据许多有关悲伤者的研究结果,悲伤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因悲伤过度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心爱的人死后的6个月内。丧亲所致的分离焦虑首先会使悲伤者感到虚弱。在另外的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中年丧夫者经常出现神经质、忧郁、持续的恐惧、梦魇、失眠、工作能力减退和疲劳等症状,她们时不时会抱怨出现头痛、晕眩、失神、呕吐、心速跳动加快、胸口疼痛等症状。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产生呢?最好的解释是由于悲痛者疲劳、食欲不良和生活习惯紊乱。另外,忧郁和绝望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悲伤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女人悲伤不单伤心,而且更伤脑。女性面对破裂的感情关系时,悲伤的感觉显著影响脑部。当感情破裂后,那些觉得特别悲伤的女性,她们大脑中情感、动力和专注时间部分的脑细胞活动也大大减少。最重要的发现是,大脑中有关分离悲伤的脑细胞活动是依照特定的模式,与丧失家人等其他大脑活动不同。这项研究观察了11名年龄介于18至40岁、最少6个月内有感情瓜葛的女性。结果显示,所有女性都出现脑部活动受影响的问题。
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专注想着前男友或前夫不愉快事情的女性的脑细胞活动,之后把扫描影像与其他中性思想女性的脑细胞活动影像作比较。
结果显示,自称分手后受创极深的女性,当她在想着前度爱人时,脑部活动转变最大。精神病学助理教授洛伯鲍姆指出,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的成因。
精心修复“破碎心”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遭受许多无法避免的悲伤,例如: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儿女的死亡或离异,离开你所喜爱的工作或朋友,失去身体的健康,失去宠物,甚至失去未来的美梦等,都会带给你或周围的人伤感哀恸。悲伤在英文里有:bereavement、grief、mourning三个词,其意略有不同。bereavement是陷入失落时的一种状态。grief是指一个人遭遇失落或被夺去心爱的人或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悲哀、愤怒和罪恶感的感觉。mourning是指悲伤的公开表现,其表现方式与社会、文化和习俗有很大的关系。
大部份悲伤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伴随这些悲伤情绪还有麻木、幻听、幻觉、幻想、混乱、托梦等行为出现。喝酒或者服用镇定剂之类的药物、想办法避开愤怒和悲哀的感觉都是悲伤者用以逃避痛苦的不健康策略。要帮助悲伤者认识到哀恸情绪和有关行为都是正常的,并鼓励他们适度表达。
对某些人来说,悲伤却是长期的疼痛,需要时间来疗伤。例如:如失落后三个月、周年忌日、逝者生日和特别节庆等都可能引发生者的悲伤。可是悲伤者周围的亲友,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常常期望悲伤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作息,导致悲伤者压抑哀恸,使正常典型的急性悲伤变成复杂的慢性哀痛,这样反而成为疗伤的障碍之一。
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能够及时消解、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喜怒不形于色”,强行压抑情绪的外露,会给人们的生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情绪中的声调、表情、泪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而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以及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的变化,却很难受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控制住了情绪的人,实际上却使情绪更多地转入体内,给体内器官以损伤。因此,不良情绪如果已经产生,就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千万不要“闷”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