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发展很快的一门学科和技术。这些年来随着人类飞天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借助于各种航空航天装置,从空间多尺度、大范围的获取与处理地球(地面)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渗透范围更广。

从理论上讲,从对当前全国粮食、棉花产量的估测,到对黄浦江水质状况的监测,乃至城市发展与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监控等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都能提供前所未有的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持。以至于2004年初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专门载文,称纳米、生物和地球空间信息科技是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科技领域。童小华是最早读到《自然》杂志这篇专稿的中国学者之一。时隔二年后重提这篇文章,这位刚入选2005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的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教授仍然十分振奋。

我是在春节前的几天相约采访童小华的。童小华的办公室在同济校园内一幢新落成的造型独特的钢结构建筑内,里面设施先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校方对地理信息学科的重视。按学校规定每个教授可以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但童小华和系里另一位教授商量,他俩共用一间办公室,节省出的一间给研究生们用,这一安排也体现了两位教授对年轻学生的关心。

童小华对自己的专业非常喜好,在我们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给我介绍了测绘如何从一门相对古老的学科和技术发展到如今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大学科的演变。童小华说,目前对地观测与空间信息领域发展很快,而与之相关的3S,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观测)、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三块构成了当今测绘科技的主干。

谈到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应用案例,童小华介绍了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测计划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荣兴教授的工作。作为华裔科学家的李荣兴是大名鼎鼎的火星车“漫游者号”定位、测图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包括设定火星车的行进路线、对运动轨迹的精确测量等都是他的贡献。李教授是78级同济大学学生,后留美,目前被聘为教育部同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每年都要回母校工作一段时间,童小华是与李先生一起合作的同济团队的主要成员。

童小华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处理与质量控制、遥感与GIS集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尽管名称的学术性较强,但经童教授解读,我大致明白了,他们所要做得实际上是要努力提高所获取的空间数据的质量,使GIS数据与地理实况尽可能地吻合。

2005年,由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完成的“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项目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一长串获奖者名单中,童小华排名第二。

由于这一科研工作提出并创立了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原理,并在GIS位置误差理论、DEM精度估计、空间分析等方面系统建立或开创了新的理论或新的解决方案,因而广受国内外该领域知名学者的好评。美国的Goodchild院士称这项工作是主动创新,而非被动跟随的产物。这一项目的领导者香港理工大学史文中教授被国外同行称为是“国际GIS领域最高水准的科学家之一”。

从检索到的相关资料中,我了解到童小华是一个非常勤勉的年轻学者,他今年刚满35周岁。1989年童小华从江西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毕业,然后留校任教。其后三度到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研究,后到武汉大学作博士后研究。说童小华异常勤奋是因为资料显示,他在承担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还主持完成了三项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

而在科研方面,除了上述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开创了同济大学GIS不确定性处理与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特色研究外,2002年以来,他还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童教授除了出版专著《GIS空间数据精度分析与质量控制》,还在国内外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资料显示,童小华在研究中作出了多项原创性贡献,如提出了GIS数据误差分布不一定是正态分布,而可能是P-范分布或NL分布;科学解决了GIS基础库建设中复杂地物的平差处理问题等。他还主持了上海市区县房屋土地基础GIS信息系统建设,研究成果解决并实现了特大城市高密度地区海量土地和房屋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融合管理;提出并实现了根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各数据间逻辑关系,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自动的逻辑检查和抽样检查,解决了总体数据质量的度量这一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了空间和属性数据应用的可信度。

科研成果“房屋土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其数据处理和质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获得2003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房屋土地GIS数据库和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关键技术”获得2004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童小华在这两次获奖名单中均名列第一。同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被编入国家行业标准《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规范》。

鉴于童小华的出色表现和能力,同济大学在去年6月破格晋升其为教授,同年11月他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童小华能有如今的学术影响力,除了他本人的非同寻常的努力外,其实也与他的测绘专业及其发展而来地理信息系统有关,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呈现出对这一学科越来越大的需求,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而童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抓住了这一机遇,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切入,坚持数年不放松,终于迎来了今天学科发展的良好局面,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青睐和尊重。

35岁年龄段的学者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国内外可能并不鲜见,但能做出开创性工作,并赢得国际同行的敬重,继而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则是非常不易的。从这一点上说,童小华值得我们致敬,为他的创造活力和非凡努力。

[江世亮采写自2006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