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人选中,路勇可称是资历较深的一位,今年刚36岁的他已是华师大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笔者之约,路博士上周末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杂志“今日启明星”专栏的访问。走进路勇办公室前先看到一块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这一名称引起我的兴趣,遂先请路博士对绿色化学及化工过程的绿色化作一介绍。
路勇先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解释开始描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曾被称为是人类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警醒,目前世界各国已广为接受。这一观念的形成,应首先归功于著名的环境运动先驱者、生物学家蕾切尔 · 卡森(Rachel Carson)。她于1962年出版了随即引起轩然大波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该书描绘了农药污染世界并使生态环境毁灭,造成“鸟语不再,惟余空山”的可怕景象,引发了人类对于发展观念的争论。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的根源与化学化工密不可分。
路勇说,从那时起,在化学和化工界逐渐引出了对化学及化学工程所起作用的深入思考,“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实践也由此逐渐成形。近年来,人们把绿色化学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绿色与可持续化学”(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以强调化学化工不仅涉及环境,而且直接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相关。路勇介绍说,绿色与可持续化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之一,其定义来自1998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可持续发展的化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内,(化学家)应最大限度地用好能源、节约非再生能源,以尽可能地降低能源风险、防止污染,并在日常生活的所有环节尽可能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开发耐用、可再生以及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应在设计、制造和高效能的利用等环节推动这一切的实现,其本身也将提供高效、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并力争化学过程本身的无污染”。
路勇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10月在上海市科委及学校的支持下,上海市正式批准成立了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名称中同时包含“绿色化学”和“化工过程绿色化”,以更具体地体现“绿色与可持续化学”的观念。
就这样,我俩(访问者和被访者)在没有递名片,没有寒暄的场景下,立刻就路博士研究的绿色化学谈了起来。聊着聊着,我才渐渐知道路博士的一些身世。路勇1970年出生在内蒙古,在内蒙古河套平原的一处小城一直生活到高中毕业。1988年考取四川大学到了成都,那年高考化学试卷题目难度很大,但路勇的化学考试取得高分,加之他一直对化学感兴趣,所以很自然的选择了化学专业。大三具体分专业时,尽管对有机化学挺感兴趣,但由于平衡专业人数,路勇被调整到物理化学专业。尽管有点想不通,但对化学的热爱使他逐渐对物理化学也悟出了味道。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得以保研。就在此时,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来学校作招生宣传,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等原因,路勇最终选择去了兰州化物所,而兰州化物所研究强项之一的多相催化也逐渐成为路勇的专业方向。
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路勇至今对求学期间好几位老师的帮助心存感激,比如大学时的数学老师、有机化学老师和本科毕业论文的导师对他学业影响很大,正是这些老师在轻松的气氛中,以启发激励的方式使一批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科学的兴趣。现在也已为人师的路勇也承袭了当年导师的教学风格,对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
在兰州化物所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五年时间,路勇称自己在增进知识的同时,也深受科学院内浓郁科研氛围的感染,那时到了夜晚,大楼里经常是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一般都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早年耳濡目染所经历的和所养成的勤奋习惯,日后使路勇受益良多。那时(1995年左右)出国也蛮热的,不时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出去留学的消息传来,但路勇似不为所动,他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打好基础等到研究生毕业后有合适的机会再出国也不迟。谈到这里,路勇说,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他认为自己不是那种经常改变目标的人,一旦确定方向就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多人试图探讨事业成功者何以成功的内在缘由,我想可能会总结出许多条;而性格上的因素,如路勇这种比较沉稳,一旦有了比较明确的思想不会轻易改变的性格也是其中一个要素。
博士毕业后,路勇到了北京,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习工作了三年,主要从事与催化裂化有关的研究,以后去新加坡从事科学研究一年,并从那里去了美国阿拉巴马的奥本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如今路勇主要的研究方向——化工过程强化正是美国奥本大学期间确定的。在新加坡和美国深造期间,路勇先后参加了美国ABB Lummus公司资助项目《甲烷活化与转化新途径》、美国军方资助项目《喷气燃料重整制氢的PEMFC驱动雷达系统》的核心课题:制氢及其纯化的研究。
回顾三年在美国深造的经历,除了学业上有很大的长进,开阔了眼界外,路勇感觉颇深的一点是国内外在行政管理上的差距。国内包括大学、研究院所在内的很多单位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强烈感觉,上班时会有太多的杂事干扰,以致于工作时间难以集中思想、精力干事,不少人是到了下班后才得以安下心来干一点真正与业务有关的正经事。路勇认为,导致这种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的定位(管而非服务)和工作效率,国内科研、教学人员之所以那么分心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各级管理者没有尽到责任或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方面差距太大,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国外学习工作期间,路勇一直与国内保持着联系,他很注意多掌握自己国家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以上提到的化工过程强化是国际化学化工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它对于提高资源、能源的效用有密切的关联,这方面的内容读者可参见本期路勇博士的专文。2004年秋,路勇学成归国,他的目标就是希望投身国内的绿色化学研究开发,而且首选地就是地处上海的华东师大化学系,部分原因是他的导师、中科院何鸣元院士也已从中石化调到华师大,目的是推动绿色化学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高校的发展,因为这类研究工作首先适宜在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
路勇告诉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就开始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前沿性工作。实验室以“原子经济性”为核心,开发绿色化学反应和合成路线,研制新的高效绿色催化剂及其他绿色功能材料,为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化工过程中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并与上海市高桥石化、上海石化等上海有关化工单位紧密合作,开展绿色化学应用研究,开发绿色化工工艺和技术,实现化工过程绿色化,真正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投身华师大化学系和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这一集体虽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但路勇和他的同事已经找准目标,他们承接的课题量和社会上来寻求的合作正在逐渐增加,如路勇现在正在主持的项目就有国家基金委“十五”重大项目《能源发展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子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的启明星项目等。而他本人迄今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著名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10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项美国专利。访问中,路勇说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因为对当下的中国,绿色化学确实能提供许多机会和空间,现在更需要的是踏实苦干的作风,扎扎实实的推进每一项工作。在这里,让我们预祝路勇及其同事有更好的表现。
[江世亮采写自2006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