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新公布的数据,瑞士2005年的人均GDP排名为世界第三。瑞士老百姓都很有钱,他们有资本进行高消费。然而,瑞士的环境没有因为消费而遭到破坏,瑞士继续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赢得了“世界花园”的美誉。高消费和“世界花园”一对矛盾体为何能和平共处呢?瑞士的环保官员揭示了其中的秘密:瑞士是世界上处理垃圾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小小垃圾不被人重视。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小小垃圾却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等诸多重大问题联系了起来,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瑞士更是制定了全面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其中多种法规涉及垃圾的处理和回收。由于瑞士各级政府官员和民众都有极强的环保意识,执法机关在垃圾回收方面执法严格,这使得瑞士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资源回收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瑞士,政府对垃圾的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玻璃、纸、铁、铝、油、电池、轮胎、家具、砖瓦、化学药品等废弃物都被分类处理。每隔数周,居民将废纸和纸板捆扎好,放在门外等专门的机构上门收取。瑞士的许多商店都设有废电池回收点;购买电器时,其价格已包含了回收费用;玻璃瓶和铝质易拉罐等也不能到处乱扔,必须被送到指定的回收点。瑞士的城镇乡村均设有各类资源的回收中心,如此详细的分类,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因回收利用节约了自然资源。根据瑞士环保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瑞士最近几年城市废品的回收率在45%以上,其中主要包括废纸、废玻璃、塑料瓶、铝罐和锡罐等。

瑞士是首批循环利用塑料瓶的国家之一,目前对使用过的塑料瓶的回收率已达80%以上。瑞士政府明文规定,企业只有在废弃的塑料瓶回收率达到75%的情况下,才能获准批量生产与使用塑料瓶。为了资助收集、分拣和循环利用塑料瓶的工作,政府实施对每个塑料瓶增加4个生丁(约合0. 24元人民币)的税收,所获资金由瑞士一个回收塑料瓶的非营利机构管理,作为废塑料瓶回收的专用基金。2003年,瑞士消费了塑料饮料瓶45836吨,约为12亿个瓶子;回收的塑料瓶有8. 7亿个,重约32597吨。

从左到右分别为: 瑞士回收玻璃瓶的宣传画、回收铝罐的宣传画、塑料瓶回收站的标志。

瑞士的铝制品回收组织负责全国铝制品的回收和再生。2002年瑞士铝罐的回收率高达91%。全国几乎每个大小城镇及乡村都设有家用铝制品的回收箱。瑞士全国有17个铝制品处理中心,每年回收废罐头盒1. 2万吨以上,即平均每人1. 7公斤。回收来的罐头盒经加工厂处理后用于制作锅、工具、管子,甚至汽车外壳等金属产品。

瑞士每年销售约3800吨干电池。相关法规规定,消费者不得随意丢弃旧电池和蓄电池,电池也不能与其他垃圾混合处理,消费者必须将废旧电池送回销售商店或者投入指定的回收箱。目前全世界仅有两家废电池处理厂,一家在日本,一家就在瑞士伯尔尼州。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瑞士全国废旧电池的回收率达到66. 6%。,政府当局的目标是使废电池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瑞士就开始实行分类回收玻璃包装制度。今天,全瑞士有12000个玻璃回收箱。居民必须按绿、棕、白三色将玻璃瓶分类后投放到附近的回收箱。2003年整个瑞士消费了31. 5万吨玻璃包装瓶,其中的30. 1万吨得到回收,回收率达到了95. 7%。

近年来,瑞士全国每年约有150万部手机被淘汰。如果全部把这些手机填埋起来,对环境的污染将是不可挽回的。瑞士在2003年底正式成立了回收手机的专门机构,回收到的旧手机集中送往设在日内瓦的一个专门工厂进行检测、分拣和处理。工厂把完全可以使用的或只需换某些零件就能使用的手机同已不能使用的手机分开,将完全好的手机和修理好的手机运往非洲、中东、亚洲、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销售。由于旧手机价格便宜,很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与此同时,工厂把报废的手机拆开,取出可利用的零部件,对其他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

GDP的增长被广泛用来衡量社会是否健康、繁荣和正确地向前发展的主要标准,但却忽视了人们十分重视的环境价值。最近,加拿大环境和经济委员会指出,一个国家是否真的富有,除了人均GDP排名靠前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普遍舒适,而不是个别人的奢侈。人们生活是否普遍舒适最重要的标准是健康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我国不少老百姓日子也过得不错,一些地区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但是我们是不是该多向瑞士学习学习——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小康”起来,让我们国家也成为“花园国家”

美丽的瑞士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