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什么?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状态,它具有扰人和使人着迷的幻想之特征,与性对象相互之间的感觉有关——

2

体内的一种化学反应

罗曼蒂克的爱情与其说是一种精神现象,不如说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人处于罗曼蒂克的爱情状态时,神经元和荷尔蒙、大脑和血压、胃和心脏等都处于激变的状态。事实上,罗曼蒂克的爱情可以从生理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得到解释。

西方文化把罗曼蒂克的爱情看成是一种近似“痴迷”的感觉。古希腊神话中有关于半人半马怪物和他的春药的描述,现代英国小说家E · M · 福斯特描写过一位害相思病者抱怨自己吞服了某种药......可见有人把罗曼蒂克的爱情描绘成了一种“有强烈作用的物质”。但是这种物质是产生于身体内部还是来自身体以外呢?我们的祖先曾经把爱情说成是来自身体外的影响,例如爱之箭、迷惑力、行星力、魔力、药物等等。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王子”盖伦提出:人的痛苦感觉纯粹是一个体内化学反应的问题,当人身上的4种重要体液——黄色胆汁、黑色胆汁、痰和血发生紊乱时,体内化学反应就开始了。盖伦的想法最终被19世纪细胞生物学理论展示出来,现代生理学家深信,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由体内强大的化学物质引起的。

当今生理学家热衷于讨论一种叫苯基乙胺(PEA)的分子——一种刺激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物质。PEA能使人的情绪高涨、心率加快、瞳孔扩大、散发分泌物气味等等。事实上,引发体内化学之反应缘自大脑。

处于罗曼蒂克爱情状态的人脑活动与来势凶猛的地理和气象现象极为相似。情侣的大脑生态系统活动好比是地震、飓风、海啸等。20世纪70年代,人们首次提出理智—大脑理论,即处于罗曼蒂克爱情状态下的人往往丧失理智。外脑或脑皮层,通常与理性思维和智力相关;中脑是控制情感的。但在人脑的最终延髓深处还有一个内核,生理学家保罗 · 麦克莱恩(Paul Maclean)把这个内核称作“卑鄙的脑”。他认为,人的隐秘的、原始的、本能的对地盘争夺、求偶和寻求报偿等行为都受大脑的这个内核支配。

英国脑研究人员塞米尔 · 齐基(Semir Zeki)和美国人类学及心理学家海伦 · 费希尔(Helen Fisher)曾使用磁共振图像仪检查罗曼蒂克爱情的神经基础。他们发现:在失恋者的大脑中,有尾神经核(“卑鄙的脑”就处在这个位置,直接与边缘系统连接)处于麻痹状态。而在受试者感情强烈之际,正是他们的有尾神经活跃之时。当人处于罗曼蒂克的爱情状态时,其脑皮层“甜蜜”的理智音乐被边缘系统和“卑鄙的脑”的原始的“鼓声”淹没,中枢神经系统中的PEA接连受到刺激。同时,肾上腺素水平提高,多巴胺得以释放(人为获得报偿而对目标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精力和能量,都与多巴胺这种物质的作用有关联)。

当这些化学物质途径神经元区域时,会将一种叫血清素的化学物质稀释和抵消掉。血清素是一种控制神经冲动,控制难驾驭的情感和控制强迫性行为的物质,其严重缺失将诱发恐慌、焦虑、恶心、疯狂、抑郁等症状。当有频频洗手、食欲过盛等强迫性失调症状的病人服用抗抑郁药后,他们突触中原先活性不强的血清素其活性得以提高(抗抑郁药实际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可以防止血清素在突触中过快地耗尽)。热恋者之所以需要定时与其对象见面,是因为热恋双方的PEA可以受到激发,同时又抑制其过度地激发。任何一方面受挫,只能使PEA处于非正常状态,最终引发血清素严重受损。这样的说明可为不同程度的相思病、占有欲失控综合症、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等因热恋引起的痛苦之原因作出了解释。

罗曼蒂克的爱情进展顺利,它就进入第二阶段:性满足。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体内的荷尔蒙极为活跃,女性在排卵期尤其如此。如果双方身体有接触,荷尔蒙在他们的大脑中会像焰火一般散开,此时大脑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麻醉剂,这种物质使人发疯似地愉悦。性高潮到来时,男性和女性体内的催产素释放量猛增,女性更为明显。催产素与荷尔蒙能够使爱情双方对各自所爱对象产生深刻印象和深厚情感,因为它们能促进情感记忆、视觉记忆、触觉记忆和气味记忆。

那么纯粹的性欲是什么呢?性欲可以与罗曼蒂克的爱情无关,也可以与其同时存在。对某些情侣来说,性欲的满足会把罗曼蒂克的爱情完全扼杀。很多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简单的性欲极少进展到罗曼蒂克的爱情阶段。正如费希尔所说:“性欲的脑循环未必能点燃浪漫之火。”

一种潜意识

但是,如果说是人体内化学和神经极度活跃导致罗曼蒂克爱情的产生,那么究竟是恋人坠入爱河之后导致其体内化学反应加剧,还是其体内化学反应在先、爱情产生在后呢?这个问题如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德国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 · 洛伦兹(Konrad Lorenz)最早解释了这个问题。他从鸭子身上观察到了动物的印刻作用现象——雏鸭在将自己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与它们的母亲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正是它们成长的一个关键时刻。雏鸭如果发现母亲不在身边,它们会与自己首先遇到的任何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印刻作用机制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它像一根看不见的又不可分离的线,将自己与保护它们的对象联系起来。

此后,心理学家约翰 · 鲍尔比(John Bawlby)把洛伦兹的印刻作用概念改成“情感理论”。鲍尔比对丧失母爱之不利后果的研究极感兴趣。他深信,与父母亲的亲密关系是经历过进化压力以后形成的。显然,与自己的母亲失去亲密关系的孩子在生活中困难较多。注意到一个被剥夺爱的孩子和一个失恋者之间有相似性,心理学家把印刻作用与罗曼蒂克的爱情联系起来。恋者就像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他(她)凝视着爱之对象的眼睛,发出几近疯狂的声音;被情人抛弃者如同被遗弃的孩子,他(她)会沮丧,甚至会作出自伤行为。如果性亲密关系是成功的,那么爱情双方的情感就能长久;如果罗曼蒂克的爱情能够进展到有了孩子,就意味着爱情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的爱情是很幸福的,因为一般在这个时候,双方体内的PEA、多巴胺和催产素开始渐渐消散。

1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大卫 · 巴斯(David Buss)对世界37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1万多人作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女人最想找的是一个能够养活她的男人;男人最想找一个年轻健康的、有生育能力的、双眼明亮和头发光泽的女人。费希尔指出:“从神经学角度来看,人似乎注定会同时爱上多个异性。你可以长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配偶,同时你也会对办公室或者社交圈中的某个人产生浪漫式的激情;当你在读书、看电影或者在做与你的配偶无关的事时,你也可能有性冲动的感觉。”

尽管人类强烈向往两性之间的情感专一,但是人类不正当性关系比比皆是。不过,行为学家杰弗里 · 米勒(Geoffrey Miller)曾指出:“人类的调情能力是现代社会最被过低评价的德行之一,也是整个成人社会生活的主要情趣所在。......人的性幻想同样是重要的,它使人在不伤害配偶的情况下,在想象中的虚拟现实中去体验对配偶的不忠诚。”

近年来,心理学家发现了女性关于性吸引的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观念,即她们渴望从配偶那里得到稳定不变的体贴。但是这种体贴是由基因决定的还是独特的人类自由之结果?理查德 ·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声称:“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在抗拒自私复制基因。”德 · 瓦尔(De Waal)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灵长目动物学家,他发现:黑猩猩既具有攻击性又很自私,而倭黑猩猩则生来无私且具有同情心,这两种灵长目动物的DNA与人类的极为相似。于是德 · 瓦尔认为:人类基因中既有善良温和的特征,又有强暴争斗的特征。我们人类应该了解生物进化是如何使倭黑猩猩避开朝自私、敌对和强暴方向发展的。他不同意道金斯把人类基因说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具有攻击性特征的和以私利为基础的。德 · 瓦尔坚信:人类基因中有善良的特征,只是我们的性格中温和强暴兼而有之。

人类行为有很多方面确实不能用遗传决定论来说明。热恋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意识体验,而个体意识现象是很难通过科学测量来加以解释。哲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意识的艰难问题”。像“什么是爱情?”这样的问题,无疑同样属于“意识的难题”。科学对于人处于热恋状态时的现象有过许多客观的、极其有趣的解释,但这些解释难以将热恋中的人的那种“说不出的感觉”加以概括。

从20世纪开始,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家声称他们建立了一门关于人类关系的科学,他们像强调意识主体的重要性一样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关于人之爱,弗洛伊德认为:成人阶段的爱是其幼年时期的经历的结果;成人阶段罗曼蒂克的爱情是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试图修补孩子与其父母亲之间已经断开了的联结。

弗洛伊德还认为:修复与父母亲的联结包括重复幼年时期的那种带有妒忌性、抗争性和狂热性的激情,但是在修复和扩大接触母亲乳房时带来口感满足的幼年愉快之过程中会给人带来极度美好的愉悦。自恋和自爱行为也属于罗曼蒂克的爱情,自恋者和自爱者将自我投射给特定的他人,当罗曼蒂克爱情深化到极致时,会给很多人带来一种和睦的感觉。同时,罗曼蒂克的爱情使人对他人产生依赖之心,最终使人变得脆弱。弗洛伊德认为:从长远来看,母亲不能代替成人爱的对象,爱者也不能期望找回母亲给幼年的自己的那种爱。

但是,20世纪中叶以来那些极为出色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文化和环境对人的作用。他们认为:罗曼蒂克爱情的产生首先是受教养、当地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影响,所以爱情并不是说一定是不可避免的,罗曼蒂克的爱情是一种人为的社会造物,如爱情题材的电影就会使我们深信。英国杰出的社会学家A · 吉登斯(Antheny Giddens)在他的随笔《亲密》中指出:当代西方爱之行为的标志是自私和缺乏保证,......后现代主义的爱情让性成为一项与婚姻和生育的复合中分离的休闲活动。希拉 · 沙利文(Sheila Sullivan)在她的《相爱:一部烦恼和陶醉的历史》一书中断言:在现行的性别关系高度平等的社会条件下,当代婚姻对女性来说具有严重后果,......她们要同时处理性、爱、职业、生育和教育、家务等一系列问题。

爱情的科学定义

大约在30年前,在美国的一个以爱情为主题的大会上,代表们同意将罗曼蒂克的爱情定义为“一种具有扰人的、使人着迷的幻想特征的认知情感状态,它与性对象相互之间的性感觉有关。”科学告诉我们:爱情是很有趣的,但是要描绘成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相爱,每个人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正如性商店发起人萨姆 · 罗迪克(Sam Roddick)女士所说:“爱情是强有力的,人们可以为爱情疯狂。让自己去爱,就如同从悬崖边向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爱情可以使人脆弱。我曾为坠入情网而感到羞愧和难堪,同时也有过暖融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