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经过17年的研究发现,高智力儿童与普通孩子相比,脑发育模式是不同的。
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根据具有育成功能的遗传基因和具有促进作用的童年经历来解开智力的差异之谜。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脑图像研究专家保罗 · M · 汤普森(Paul M. Thompson)说:“人们通常认为,极聪明的孩子其脑发育也非同寻常。而这次发现则首次证明了此观点。”
这一发现来自于对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和华盛顿市一个富裕郊区的307个孩子的研究。这项研究计划是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朱迪思 · 拉波波特(Judith Rapoport)博士等人发起的,他们从1989年开始,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给那些孩子作定期脑扫瞄图像。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的菲利普 · 肖(Philip Shaw)和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杰伊 · 吉尔德(Jay Giedd)等人对这些扫瞄图像进行了分析,并检查了大脑皮质厚度的变化情况(皮质是包裹在脑外表面的薄层神经元,也是许多高级神经活动的部位)。
他们在不久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道说,脑成熟的一般模式最初是:皮质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增厚,随后又逐渐变薄。变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因为磁共振成像还无法查看到独个的神经元。
但基本情况是,脑成熟过程似乎是对脑神经的重新部署,而大脑皮质的变薄是对多余的神经联络进行删减的反应。
对这些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的初衷是为了核实汤普森博士的一项发现:高智商(IQ)者大脑皮质的额叶部分比较大。但是经过对那些很聪明的7岁儿童的脑图像检查,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与普通智力孩子对照组相比,这些儿童的大脑皮质要更薄一些。
仅从这些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作的扫瞄图像来看,发育中大脑的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变化是非常明显的。研究人员发现,智力一般的孩子(IQ为83~108)在7、8岁时,大脑皮质的厚度就达到了顶峰;而非常聪明的孩子(IQ为121~149)则要到13岁左右才达到顶峰,随后,皮质厚度还会逐渐变薄。
拉波波特说,一种解释是:高智力儿童的大脑更具有可塑性或易变性。也就是说,其大脑皮质比普通孩子更容易发生厚薄的转变。肖说,扫瞄图像显示了“支撑较高思维水平的大脑皮质中部分皮质的塑造或优化,而这种情况也许在那些特别聪慧的儿童中发生更为频繁。”
研究人员在开始该项目研究时曾对这些孩子作了智商测试。拉波波特说,再次进行测试没有必要,因为智商是很稳定的。
汤普森说,这项新研究将使研究人员极有可能通过对其鉴别的扫描图像的检查来找出各种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因素。
现在他们已从那些曾做过扫描的贝塞斯达儿童的细胞中采集了遗传物质样本,因此,即使是那些对脑产生极为温和影响的基因也是可以检测出来的。那些影响脑发育模式的因素还可能有饮食习惯、在校时间或同胞数量等等,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询问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而明确。
汤普森说:“现在,他们将能解开许多有关智力的谜团。”智商分值和智力测定是长期颇有争议的问题。汤普森和该课题研究组通过脑图像分析,对与智商相关的脑物质特性进行鉴别,大大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汤普森曾在2001年报道,根据孪生子脑图像分析,额叶和其他区域的灰质与智商相关,而且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极大。他说,尽管基因在脑功能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个人经历也能改变脑的发育。
“如果您不具备很高的天赋,您就不能成为世界级的马拉松运动员,”汤普森说。“不过,这种观点很快被‘人人都能改进自己表现’的观念所取代。”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目前还有许多在研的遗传学项目。“关于智力方面的大量研究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肖博士说。“我希望通过这项朴实的描述性研究找到一个实验式的出发点。”
这项研究的真实目的是想构建出一个正常的脑发育模式,以诊断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注意力缺乏的儿童之所以发生偏差的原因。肖博士说,他的课题组还没有完满的答案来解释那些病孩脑发育的不同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