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年轻教师、针织工程专业博士、2006年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主持项目为兆瓦级风机叶片开发......,以上这些似乎不太容易相交的元素集中在某个人时,很容易激起人们了解的兴趣。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笔者春节前两天在东华大学校园与我的采访对象李炜见面交谈,大致了解了她的工作情况和经历。这次访问不仅使我又结识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学者,而且也让我了解了一点纺织业的发展新趋势,受益很多。
我国针织工程第一个博士
李炜今年刚35岁,说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再加上她姣好的面容和大方的谈吐,我心中暗想,这可能是我在“启明星”里难得不多见的上海籍的大家闺秀。稍一交谈后,我知道李炜的爸爸妈妈当年作为上海手表厂的技术骨干支内到了西北。李炜虽长在西安,但周围邻居大多为上海人,所以从小生活在“讲上海话”的环境里,自然也就能说得很流利的沪语了。李炜89年考进西北纺织学院(西安),四年后因成绩优异,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的机会。但李炜心志更高,她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最终以自己的实力考进上海中国纺织大学(93年),读了一年多硕士后就转入硕博连读,专业方向是针织工程,导师是国内针织界知名学者冯勋伟教授。李炜告诉我,针织工程是纺织中的三种类型之一,即机织(经纬纱交织)、针织(线圈相互穿套的纺织方式)和非织造(纤维自由排列)。李炜在1998年拿到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有关内衣花边蕾丝的工艺研究。当李炜戴上博士帽时,她已在不经意间拥有了一个属于她的头衔:我国针织工程第一个博士。
毕业后的李炜选择了留校当教师。沿着自己熟悉的专业方向,在授课之余,参与做一些课题,这一切对李炜来说显得轻松而自如。而在当时的国际纺织业界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变革的趋向,其中产业用纺织品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就是业界非常大的变革,其影响所至几乎改变了整个纺织业。幸运的是,在中国有人早已注意到这一变化并在采取行动,李炜是其中之一。
2006年4月李炜(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JEC复合材料专业论坛上发言
助推产业纺织品的发展
李炜说她从98年毕业留校任教后就有这样的想法:作为大学教师,特别是工程类专业的,与企业结合来满足社会需求至关重要。正是抱有这样的想法,当她得知国际上出现产业纺织品的新趋势后,就开始琢磨着如何从传统的纺织工艺转到产业用纺织品,再向复合材料领域进行拓展。不久,她和课题组同事一起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同行合作开发墙体保温材料,李炜他们是从纺织结构入手,而华理工则是从涂层角度切入,这也是国内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早期尝试之一。2000年,李炜应邀到英国纺织协会组织的国际纺织大会上宣读论文,内容也是产业纺织品。
2001年初,李炜赴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全美最早成立的复合材料中心,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进行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李炜参加和承担了美国海军部等国家和公司多个复合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在复合材料增强体性能、低成本加工、检测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美国的三年,李炜感觉收获最大的是她真正进入了复合材料的研发、制作和检测领域。李炜告诉我,她在美国期间做过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块:一是纺织材料的复合加工工艺,如开发、制作全复合材料的船舵、军车车前盖、挡泥板、叶片、游艇壳体等;另一是材料加工过程的检测与监控,以及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包括对材料注塑和固化过程的监测与检测,从织物结构入手,埋入光纤,制作用于如飞机翅膀实时检测材料的疲劳、应力应变情况等。
李炜在美国的工作期间,接触了美国许多知名的复合材料生产与研发公司,实际参与了游艇船舵、风机叶片等的设计制作。正是大量的这类实践,使得李炜对诸如叶片、游艇壳体等复合材料制品,她都会自己上手制作。
回国后的李炜对产业用纺织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她想尽自己所能为国内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力。渐渐的,国内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展了起来,先是做游艇,后来风机叶片的加工企业也有了好几家,李炜与企业合作,将自己在复合材料制作、研究中的经验与体会传授给企业。更多的时候她会亲自动手带教学生。厂里的师傅都觉得这位年轻女老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特别能实际动手操作,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今后的思考和打算
在李炜看来,复合材料的世界是非常宽广的。如上海8万人体育场的顶篷,再如桥梁面板、汽车壳体、轨道交通车厢,甚至空客A380上都用了大量纺织复合材料。而如何选用合理的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目前在国外很受重视的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技术,就是一项适用于纺织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加工工艺。李炜介绍说,用了这种工艺,劳动力成本可以节约近一半,另外性能提高,重量减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工艺的重复性较好。现在做兆瓦级的风机叶片差不多都要用这一工艺,否则很难保证叶片的均匀性。特别是当今国际上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已经针对传统的手糊成型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中对人体有害气体的释放进行了立法,因此迫使很多企业开始转向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技术。
谈到这次成功申报的启明星项目,李炜说,这也得益于美国留学经历。就实际情况来讲,做一个兆瓦级风机,其每张叶片的造价就在几十万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10万元的启明星项目可能只能做一点技术开发的工作,做成一个较小的模型,但李炜仍对启明星项目心存感激,因为如能通过这个自己负责的项目走通从风机叶片的工艺制作加工、检测等全过程,包括完成监控叶片的加工历史,以及使用中的状态的监测等(监测的元件等都放在叶片模型中),那对今后国内风机叶片的国产化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李炜告诉我,现在国内做叶片的企业有不少,上海、南通、四川、大连、河北都有厂家在做,通常他们是先引进一条线,然后慢慢吸收消化,真正意义上的拥有国内自己技术、工艺的风机叶片企业还没有。这些现状引出了李炜的感慨:“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个企业,一个能结合学校的优势,来进行包括风机叶片设计、加工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生产与研发的企业。”
李炜给我看的照片中有好几张是她在企业车间里亲自动手制作叶片机罩时所摄。而就是这个能动手,能直接指导工人师傅的李炜老师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上海市科研项目11项,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承担项目4项,科研经费近100万美元。迄今,李炜发表论文超过30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超过11篇。在教书育人上,李炜也是成绩斐然,获得“东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师德建设青年标兵”等称号。
2005年起,李炜担任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的研究生与外事工作。现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先进材料制造与加工工程协会会员、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