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国际极地年开幕
  近50多年来,全球不少科学家尤其是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极地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今年开幕的为期两年的国际极地年(IPY)活动主要由世界气象组织牵头举办,展示的成果将涉及到60多个国家和上万名科学家。
  2月26日,极地科学家、美国政府领导人和对南北极研究有兴趣的政治人物,一起参与了位于华盛顿的美国科学院所举行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开幕仪式。从2007年3月1日起至2009年3月9日,60多个国家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将共同合作进行南北两极的研究。这项活动的目的旨在加强对极地的研究,增进人们对极地的了解。
  2月16日,在南极的天文学家将一座巨大的望远镜瞄准木星,作为对IPY开幕的献礼;而这座望远镜收集到的第一次观测资料,同时也是一次处女秀。芝加哥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卡尔斯特罗教授指出:“南极天文望远镜的处女秀是IPY活动的里程碑之一,也将是南极考察站在这个夏天丰硕成果的最佳结果。我们现在赋予这座天文望远镜之使命,以开启宇宙研究的未来。”由9个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将使用这座望远镜,来解开当代宇宙及大自然的奥秘。

图片2

南极发现多种新生物
  在IPY开幕前,一些海洋生物学家公布了他们在南极的新发现——南极洲的两个冰架崩塌后暴露出了一个奇妙的海底生态系统,由14个国家的52名科学家组成的一支南极科考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10个星期的考察,最后发现了多种人们过去从未见过的海底生物。
  南极洲的这个秘密海底世界之所以曝光,是因为“拉森A”和“拉森B”两个冰架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崩塌,露出了一块几千年来一直被冰雪覆盖的海床,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冰架崩塌后暴露出接近原始状态的巨大海床。一部分海床至少已经被上面的冰架隔绝了5000年。这个海洋生态系统是迄今地球上受到人类影响最小的系统之一。
  科考队在南极洲不仅发现了形态各异的海床,还发现了多姿多彩的生物。在他们收集到的近1000个物种中,有些以前在自然界从未见过——新发现的生物共19种,包括15种类似虾科的甲壳动物和4种新的刺细胞动物。
  其中一种刺细胞动物生活在蜗牛的背上,构成一种共生关系:蜗牛为刺细胞动物提供前进的动力,而刺细胞动物则为蜗牛提供了保护。在大约220米深的浅水区域,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大片深海百合、海参和海胆。这个发现令人称奇,因为这些物种通常躲藏在约2000米深的海水中。
冰盖下的巨型湖泊
  为配合IPY的开幕,《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极地考察的文章,报道了美国科学家在南极冰盖下发现了4个巨大的湖泊。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米切尔·斯图丁格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覆盖在这些湖泊上的冰层其厚度达3公里。借助卫星和雷达发现的这4个湖泊位于南极洲最大的冰带起始处,这些湖泊可能会对南极的冰带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因此提醒了气象学家,是否应当重新思考对未来气候变化信息的计算模式。
  目前,科学家已在南极冰层下发现150个湖泊,大部分都比这次发现的湖泊要小。南极湖泊是在地热和冰层孤立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次发现的4个湖泊总面积约16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南极冰层下最大的沃斯托克湖。
深海机器人闯南极
  英国为IPY开幕的献礼是他们制造的第一台遥控深海机器人“埃西斯”号,它拍摄到了丰富的南极海底生物,并为了解南极海底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了新证据。
  以埃及神话女神名字命名的“埃西斯”号是英国第一部遥控深海机器人,此前在3500米深的水下对南极海底进行了考察,并拍摄到了国王蟹、海葵、海绵等丰富的海底生物图像。“埃西斯”号还首次拍摄到了海底基岩上的“融水沟渠”照片,为了解南极地质和冰盖形成历史以及未来变化方面提供了新的证据。
  考察是在南极半岛西南部玛格丽特湾海底进行的。当地海域几乎终年冰封,“埃西斯”号到来之前,这里的海底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规模和深度的考察。“埃西斯”号的设计下潜深度达6500米,有着极强的承受水底压力的能力。这部海底机器人配备了照相机、声纳、采样器和机械臂等设备,并通过10公里长的电缆和水面上的科考船连接。科学家可以在船上的控制室操控“埃西斯”号并可以看到海底的实时图像。
  “埃西斯”号在1000米深的南极大陆架拍摄并捕捉到了国王蟹。科学家相信,在这里看到原本生活在南极浅海的国王蟹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一个证据。

图片3

气候的变化对极地动物的生活环境构成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