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有一天正在工作时,一位女士手里拿着纸板问我:“先生,对环境问题你可以说点什么吗?”面对这一问题,我却以“无可奉告”回避了她的提问。
  其实,对环境这一问题我是有些想法的,事后心中不免感到一阵绸胀,但也很无奈。环境问题同世界和平、非洲问题及癌症治疗等的重要性不分伯仲,甚至更为重要。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就如同漠视那些全世界都在为之关心的问题。这年头,只有傻瓜或那些政客才会对全球变暖、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等问题避而不谈。
  当市场上充斥着“全球变暖”这个词时,它能达到警示作用吗?我对此表示怀疑。媒体长期的聒噪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又有多少人付诸实际行动呢?现在谈及环境问题的东西太多了,从旅馆、餐馆、洗发香波再到洗涤剂,简直无所不包,难道这些都值得在环境问题上大做文章吗?
  我们到底要喋喋不休到何时?其架势似可足以融化掉整个南极地区了。不知不觉中,“不可忽视的真相”已使人变得异常地不快。但就我看来,还会有很多和环境问题粘边的东西被拿来卖弄。
  有一天,我应邀参加了一家杂志社举办的晚宴。宴会厅被精心布置得像花园一样,高约10英尺的女贞树犹如一片光灿灿的树丛,这些都是组织者费尽心机地从南方运来的。盛会过后,成排的绿色植物都被用作回收。“这是一个再生利用的好办法。”一名油漆工这样对我说。
  如果忽略不计这些绿色植物从千里迢迢运来所耗费的燃料,这方法的确不错。现在看来却适得其反,事实证明只是做秀而已,实际意义值得怀疑,同样的例子可以枚举很多。如好莱坞明星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乘坐私人飞机到英国为一部新电影做宣传的同时,还敦促每个人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美国摇滚乐坛女歌手、格莱美奖获得者谢里尔·克罗(Sheryl Crow)不久前进行了“阻止全球变暖高校巡回演讲”,但演讲现场却同时停着3辆拖车、4辆公共汽车以及6辆小汽车。克罗是瑞弗龙公司的代言人,后者是这次巡回演讲的赞助商。或许我忽视了某些东西,除了钱之外,这些活动和绿色扯得上关系吗?
  或许这话听起来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但我举一个例子来说,你对今年第5斯的《名利场》感觉如何?这期《名利场》上有篇“绿色问题”的文章,与其他版面的汽车、瓶装水、香水、衣服相比,该文显得颇为另类。通过暗示人们去购买更暖和的衣服、在饮料里加更多的冰,与杂志上有关内燃机及新类伏特加的广告调侃起全球变暖的问题。这样看来,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
  我猜想,人们可能只是乐于宣扬自己的环保理念,而付诸行动似乎并非是自己的责任所在。你能解释一下“碳使用量(carbon footprint)”和“碳排放信用(carbon credits)”的补偿交易是什么吗?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得出的。

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海报图片2

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海报

这张照片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是拍摄于地球最湿润的地区——亚马逊。2005年,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数以百万计的鱼类死亡

这张照片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是拍摄于地球最湿润的地区——亚马逊。2005年,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数以百万计的鱼类死亡

  捐些钱去支持环保工程并非坏事,但这些工程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即便有些问题的的确确是环保的,我想它也不一定是绝对的。
  就拿现在的“环保明星”乙醇来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乙醇燃料比汽油燃料产生出更多的排放物。为了生产生物燃料,欧洲油菜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得以大规模推广,但研究表明,这种作物所需的肥料、杀虫剂,使之生产出的生物燃料存在着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即使节能作用得到肯定的节能灯也问题连连——它们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并且这种节能灯还没有形成一条有效的回收链。
  一项研究表明,欧洲的生物燃料“热”可能导致亚洲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针对这项研究,欧洲议会议员克里斯·戴维斯(Chris Davies)表示担忧:“在试图解决一种问题时,我们都在冒着引发新问题的危险,新问题可能使情况变得更遭。”
  那么大自然对我们的这些所作所为是怎么想的。或许它很乐意有如此多意见不同的人在争论这个问题,这些人正是使它“病”得不轻的罪魁祸首。它一言不发,任凭环保卫士们在那里大声疾呼。
  或许大自然同意美国流行技术学院的英格里德·约翰逊(Ingrid Johnson)的说法:“如果你真的想保护环境,那就少买一点东西吧,”约翰逊说:“那很简单,我的意思是你需要多少条牛仔裤,或在萨克斯百货公司购物时用了多少购物袋?”
  至于我本人,我并非圣人。但我有个针对社会环境而非自然环境的请求:赶快行动起来吧。整个世界已变得如此地可怕,全球变暖并不是我们进行物质享受的绝好机会,我们可能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保护环境也不是说说就行的,它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相关链接·
  近年全球变暖事实一览
  2007年4月
  秘鲁帕斯托鲁里雪山上覆盖的冰川面积从1995年的1.8平方公里减少到2005年的1.1平方公里,缩小了近40%,很可能在10年内消失。
  2007年4月
  据《中国冰川分布及资源调查》称,近40年来,中国冰川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
  2007年2月
  在1993~2006年间,海平面每年上升3.3毫米,超出了2001年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报告中预测的2毫米。
  2006年8月
  地球上第二大冰雪陆地——格陵兰岛冰盖自2004年以来以每年240立方公里的速度消融,其冰融速度已达到5年前的3倍。
  2006年7月
  南美亚马逊雨林连续第二年干旱,面临沙漠化,情况若在一年内无改善,将对全球气候带来灾难性影响。
  2006年3月
  每年南极大陆融化152立方公里的冰。2002年以来,南极的这些冰融化成水后,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0.4毫米。
  2006年3月
  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的雪盖面积不断缩小,减少近80%。到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座海拔5895米的赤道雪峰可能将不复存在。
  2005年11月
  世界第一大冰山——B-15A冰山发生解体崩裂,巨大的冰山已经一分为三。
  2005年5月
  从1966年到1999年,珠峰从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总降低值为1.3米。
  ——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