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启明星_依然闪亮_写在_今日启明星_专栏创办150期之际_江世亮

  《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杂志与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联合主办的《今日启明星》专栏前后历13年,迄今已出刊150期。作为这一专栏的采编者,笔者自1995年起承担这一任务后一直履行着职责,尽管期间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工作地点也有过变动,但是这一专栏却从未间断。或许在不少人看来,在一份影响力有限的刊物的一个专栏里做这么点事没什么可说的,但我觉得一个人能坚持十几年做一件事绝非容易。支持笔者做这件事的一是责任,编辑部和启明星联谊会的信任使我从内心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快乐,因为这一工作,我有幸结识了近150位优秀的青年科技专家,聆听他(她)们的故事,记录他(她)们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亦使我受益多多,这段经历已成为我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段。在《今日启明星》专栏刊出150期之际,编辑部嘱我写篇记叙性短文,促使我对此作了一些回顾,以下这段文字是一个参与者对这段历史的一点记录。
《今日启明星》创办缘起
  《今日启明星》创办于1995年1月,但酝酿这件事则在1994年下半年。当时由上海市科委创办、重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已经实施了3年,先后有100多位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入选。
  关于启明星计划发起的背景据我个人了解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至90年代初,一批批青年学子选择出国留学,而学成归来者寥寥。与此同时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到90年代初中期,随着一大批科研、教学骨干相继达到退休年龄,上海的研究单位高校等有可能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考虑采取应对之策,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这一计划的特色或者说新意在于重在对人的培养,它主要是依据项目提出者以往的科研背景,而非项目本身来决定资助与否(这一点与其他各种主要根据项目内容来决定立项与否的计划或基金有明显的不同)。同时它限定受助对象是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这就为资历较浅的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了一种上升发展的机会。
  一开始入选者所获的资助为5万元,以后不断提高,现在已经到人均受助11万元。钱虽不能算多,但是得到资助的青年科技人员却非常看重,因为启明星项目,从课题思想、方案到实施途径等完全是由其本人担纲完成,这对于从学校毕业不久正跃跃欲试的青年人是难得的机会。我访问过的许多“启明星”尽管后来都在各自领域有相当好的表现,承担了国家和市里的诸多项目,但他们提到“启明星”都非常亲切,认为承担启明星项目是他们科研生涯中的第一桶金,或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推动力,许多人正是从拿到和完成了启明星项目后建立了科研的自信,敢于承接更大的项目。
  1994年,随着启明星人数的增多,一些骨干成员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联谊会,记得在成立大会上,当时的市委领导陈至立、市科委主任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严东生等都对这一科技青年社团的成立给予祝贺和期望。当时张罗联谊会工作的主要有入选者较多的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单位的一批热心的启明星。此后不久,就商定由在科技界口碑不错的《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杂志和启明星联谊会一起创办一个反映启明星联谊会工作、报道“启明星”风采的专栏———《今日启明星》。
  1995年第一期《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正式开设《今日启明星》专栏。记得当期杂志上专门刊发了“发刊词”,其中写道:“众所周知,《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是一本以介绍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前沿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为主旨的综合性刊物,而中国科学亦是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现在30岁左右的青年科技专家必将对日后的科技发展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因而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青年一代科技人员应该是一本有全球眼光的科学类杂志的主要责职。”此后这一专栏主要以报道入选者的成长经历为主,同时刊登被访问的启明星本人就自己科研工作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所作的综述,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位启明星的工作。
  如今,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人才培养不断加大投入,更因为整个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好,人才进进出出成为常态,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有了极大的缓解。应该说,上海的启明星计划所起的作用及其倡导的重在人的培养的模式在中国人才培养历史上无疑应该写有一笔。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来,启明星计划正在更高水准和规模上加以推进,不仅受助者人数扩大、经费增加,而且扩大到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领域;前些年更在启明星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启明星跟踪计划,即对已圆满完成启明星项目,而且其工作很值得继续加以支持,以期取得更大成效地将给予延续性支持,支持力度增加到3年20万左右。
一个采访者眼中的“启明星”
  有些朋友看到《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上刊出的启明星报道会问我,你采访过这么多启明星,有些什么感想?确实,每个月联系、采访、写作启明星已成为我的常态,我并未因此而心生厌烦,因为我每次采访的对象都有不同,和这些朝气勃发的青年才俊交往交谈是我的幸运。以下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同这些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交往的体会。
  首先,启明星中有三多,即硕士、博士多、新上海人多,组织上列为培养对象的多。硕士博士多的现象很明显,现在近30岁,在大学、研究院所工作的年轻人多数是博士毕业的,不少还是博士后,高学历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人才培养正趋向结构上的合理,30岁左右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人正是在科研上最具创造力的时段。
  新上海人多,我接触的150位启明星中约有六分之五是新上海人,他(她)们来自全国各地,通常是考进上海地区的大学并在拿下博士学位后留在上海工作的。这些新上海人非常优秀,能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上海立足本身就显示了他们的竞争力,他们自从读大学起已在上海打拚了近20年,现在大都有稳定且令人羡慕的职位,并已在上海安家落户,真正融入了上海这座城市。这些新上海人的一个可贵之处是,通过比较更知道珍惜现今生活,同时又由于和家乡的联系,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上海和各地联系沟通的桥梁。组织上列为培养对象的多,主要因他们的年龄优势、学历优势和科研优势成为各级组织部门关注的对象,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提为学院、学校及研究院所研究室及所级领导岗位。这一现象在可喜之余也有有待推敲之处。好在被提拔的这些年轻人头脑很清醒,大都还坚持在科研第一线。
  除了三多,近年来在“启明星”中又出现二种新的趋势:一是女性增多,二是企业中的人选多起来。先说女性增多。我大致统计了一下,在前8年左右,女性启明星所占比重大约为八分之一,而近5年来,这一比例变为了五分之一,近一两年来更是增加到约四分之一多。仔细想想看看我们周遭的情况,实际上这一变化是全方位、全球性,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我所接触的女性启明星大都已婚,她们不仅在工作上十分优秀,而且懂得生活,显示出新一代知识女性的特征。
  企业中的启明星增多也是近年非常明显的趋势,这主要与市科委的导向———即有意识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倾斜———有关。几年前市科委在启明星计划的安排上增设了B类项目,所谓B类项目主要指应用型和产业化项目,大都为大型国企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又有一些民营科技企业的优秀年轻人入选启明星。这些变化反映了启明星计划的主事者应时而变、与时俱进,也因为能不断加以调整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创办了16年的启明星项目在如今的青年科技人员中依然是具有极高号召力的项目。
采访感言
  最后我想谈一点自己的采访感受。通常要深入一个人的心灵才能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写出好的报道,而我的报道一般是约好时间上门采访,通常也就是2~3个小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了解一个人实在是困难的,但是感谢很多我采访过的“启明星”,因为对启明星项目心存感激,他(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一个陌生的采访者敞开心扉。同时我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交流是多么重要,即使是非常优秀的群体的成员也不例外。所以当我们坐下来眼睛与眼睛对视交流,认真听取彼此的言谈,双方的坦诚能在最短时间里弥合陌生带来的隔阂。由此生出的一个话题是,有关部门应好好利用启明星这一资源,不光是申报题目、立项、验收结题这个过程,而且可以考虑组织这个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团队为社会服务,譬如组织义诊、宣讲医学保健知识;引导青少年参观实验室,以及撰写科普文章等。上海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此进程中发挥包括启明星这类优秀专家团队的作用,恐怕也是早晚得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课题。
  写于2008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