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学有此弊端:处方单漫天飞,病历需复印存档,隐私保护存在壁垒,资源不能共享。然而,公众渴望能有一种更佳的看病方式出现。
约翰·D·哈拉姆卡
去年11月9日凌晨2点,南加州医院来电话说我母亲需要紧急手术,并称父亲在守候时感觉有些胸痛,于是两位老人同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至于老人以前用过何种药物,是否有过敏史,以往治疗中出现过什么问题,我们全然不知。
这便是当代医学状况。患者去医院看病需要经历繁琐的治疗过程:处方单漫天飞,病历要复印存档,个人隐私存在壁垒,资源数据不共享。我们已经意识到,公众渴望能有一种更佳的看病方式出现。据2010年哈里斯民意测验显示,每5位美国人中就有四人觉得,当医生为病人诊治时,他们本该能快速进入患者的在线病史档案。
数据共享的在线病史档案
如今,我们正朝着这一方向在努力。2009年,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这项270亿美元的刺激法案,旨在推进美国卫生保健信息技术的落实。该法案规定,对使用电子病历档案的医院付费,对不愿贯彻者施以罚款。具体措施是,实现数据标准化,分享医疗信息资源,更趋成熟的软件能快速传导给手机用户,和做好患者个人隐私的有效保护。在此完善的激励机制框架之下,相信在未来5年,美国的电子医学将会得到史无前例地发展。
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推进类似的变革,其社会医疗事业一直处于前沿领域,在荷兰,98%的一线医生已经采用电子医疗记录在为患者看病。但大多数国家,包括日本和中国,他们将IT行业系统性地运用于医学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能否解决医疗成本失控问题?美国健康医疗偿付制度是根据医院提供治疗病例的多少支付费用的。仅在马萨诸塞州,估计近15%的实验室或放射学试验是多余的,或者说是没有必要的。很显然,一个地区的人浮于事,汇集到全美国那将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整合现行体制下支离破碎的激励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向医生发放年薪,让病人获得健康的保证。支付手段带来的变化是,医生在保存患者电子健康记录的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病人坐在家里)就能监控到他们的状况,持续地与病人保持联络,整合最新的治疗知识运用到工作流程中去。
医疗保健业的转变不会一帆风顺,其独特的支付模块、转诊模式,对从医专业技术、患者及隐私保密等特点,不仅要求高水平的自动化运作,金融服务也要跟上。基于这些原因,美国医疗改革法案的焦点是应具备“有意义使用”的概念:向医院付费,建立起电子病历档案,结合电子病例档案进行“聪明”的诊疗。从今年开始,医生要保存患者的电子清单记录、诊病难题和过敏史记录;到2013年,医生在其诊治的病人中实现数据共享;到2015年,将电子病历档案合并,实现数据共享,旨在让一线医生在成千上万病例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未来5年发展趋势预测
“云”电子病历鉴于医生的主要职责在于对疾患的诊断和治疗上,诸如对服务器托管或数据库管理不是他们的专长,欲快速推行电子病历的诊断模式得靠“云”来实现。
通过中央服务器进行数据和程序贮存的云计算,其严谨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阻断恶意软件入侵,对抗黑客对医疗信息的恶意攻击,还可以使复杂软件得到提升,无需临床医生的参与也能得到维护。短期内,软件提供商托管的“私人云”将会出现,而“商业云”提供商则重点开发安全托管服务,为全美50多万内科医生托管电子病历。据估计,移动式基础设施和私人云的应用,同实施电子病历比较,其成本可降低一半。
模块软件极致发挥直到最近,医疗IT的创新完全取决于一些大供应商的开发进度。未来,电子病历将会呈现模块化趋势,类似于苹果在线商店,消费者可为其手机下载游戏或程序。设想,有一种很酷的应用程序,在糖尿病患者不能把握自己疾病的情况下,它能以指示盘形式向患者显示其日常的血糖指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模块软件的发展会催生出成千上万的创造性。
而计算机硬件的消费将加速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并能将其带到病人面前,比如,医生自费购买电脑,或苹果iPad或三星Galaxy Tab。尽管这类产品是对普通消费者开发的,但平板电脑被证明也是医生理想的通讯工具,其重量不足一磅,电池寿命长达12小时(超过一个工作日)。
网络的网络大多数人相信,医生可以分享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在此基础上或协调治疗方案,或从源头上跟踪疾病的成因。现实情况是,美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医院或城市能安全地分享到电子病历信息,而并非是经济上的原因。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各IT供应商提供的新标准将融入电子病历记录中,无论患者到任何医院就诊,他们的病历记录会“跟随”着他们。
能否有一个大数据库,可以将患者的全部病历记录收入其中,或通过单一网络连接保险公司、医院和患者?从个人隐私保护角度讲,那是不允许的。但实际情况是,各个州、地区和城市正在致力于开发区域数据交换计划。如同因特网电子邮件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一样,收集公众的健康信息能在他们各自的网络中实现交换数据,进而创建一个全国性的健康信息网络――一个“联邦”子网络。
介入、共享、电子病人如今,随着医学知识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医生和患者均可看到相同的电子数据,双方可以就诊疗方案进行协商。研究显示,医生与患者的协商机制往往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极少产生因治疗不当而提出的诉讼事件。
包括向医院支付诊费的模式让病人感觉舒服,滥开高价药或按老程序看病的情况将得到杜绝。早期的医学干预模式将得以提升,远程会诊将变得更加普遍,诸如个人血压、血糖计数、体重等,通过网络可以把这些数据传输到医院……时光荏苒,五十年前,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或到患者家里出诊。如今,我们减少了去医院诊疗的次数――家庭监控和远程医疗让我们重返过去的健康年代。
基因组导出信息药方2003年人类基因组图谱(草图)面世,历经10年花费近30亿美元。如今,个人基因组在花费不到1万美元的情况下,一周之内就能完成排序。坦率地说,了解人类DNA到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他们对DNA的理解并不深入。
研究人员曾做过多种实验或尝试,将个人基因组数据储存在电子病历记录中,以提高诊断疗效。比如,将你的DNA与成千上万患者的DNA做比对,可提前预测罹患糖尿病或其他病患的机率,等等。医生不再以处方药了事,而是采用个性化医疗方案开出“基因组信息处方”,即适合于你的最佳治疗方案。
在我看来,现在只是电子医学鼎盛时期的起步阶段(美国目前花在医保上的支出占GDP的18%)。而在这段时间,医疗IT业应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的诊疗,提升服务质量,并以其安全效率来平衡成本曲线。当医保改革在白宫出现争议时,却有好消息传来,医疗IT业的改革受到了广泛拥护――联邦政府270亿美元的激励。当务之急,政府、保险商和供应商要摈弃传统的习惯,联合起来应对新挑战。
资料来源Technology Review
责任编辑 则 鸣
――――――
本文作者约翰·D·哈拉姆卡(John D. Halamka),哈佛医学院教授、贝丝·以色列·迪肯尼斯医疗中心首席信息主管、新英格兰医药保健交换网络会长、美国HIT标准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