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 言
风险投资,是指向具有成长潜力的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所期望的投资收益不是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通过股票上市、收购和企业回购等方式出售所投资于风险企业的股权而获得高收益。风险投资存在“成三败七”的高风险(成思危,2000),只有30%左右的项目获得成功,而这些成功企业“以一当十”的巨额收益减去风险损失后,净收益仍然十分可观。风险投资不仅能使许多创业者的梦想变成现实,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经济持续的发展。
2.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进程概述
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1985年9月成立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官方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开端。而后为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风险投资发展。但由于当时风险投资属于新的投资模式,缺乏认识,关注度不高,主要还是政府参与,直至1998年我国风险投资都是处于酝酿时期。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将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意见》的提案列为“一号提案”,自此,我国风险投资开始为全社会广为关注,成为全社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此为起点,我国风险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短短几年发展,风险投资总量、风险投资增量、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还有业绩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但紧接着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减速和国际风险投资退潮,我国的风险投资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而后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全球风险投资的复苏,我国的风险投资从2006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的正式开启,拓宽了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加快了风险投资发展的进程,也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再次腾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3.上海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分析
上海一直是我国风险投资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地域之一,其与北京、深圳是中国风险投资发展较为成熟的三个地区。无论从风险投资的投资额、注册资本金还是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是遥遥领先的,是我国目前以及未来最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条件的城市,也由此被认为是发展风险投资最具有基础的城市。1993年6月,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带着IDG的20个100万美元来到了上海,与上海市科委一起创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也就是今天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风险投资),它开启了上海风险投资的篇章。之后的十几年,在国家政策,上海政策的引导下,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上海的风险投资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3.1 风险投资机构总量与性质分析
从1993年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至今的近二十年间,上海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快速增加。到2006年,上海总共拥有215家风险投资机构,较之2004年已经翻了一番。目前,上海的风险投资机构类型和组织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化,几年前主要以国有独资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风险投资的情况,已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根据《上海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上海风险投资机构中的国有部分比重明显下降,仅占15%;各类股份制及各类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显著上升,达到62%;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等占比也达到了12%;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约占11%。上海的风险投资行业仍是以较小资金规模机构为主,管理资本5亿元以上的仅占样本数的6%,5000万以下的约占54%。
3.2 风险资本规模与来源分析
(1)风险资本管理规模分析。随着全国风险投资业的蓬勃发展,上海作为集中地之一也同样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截至2006年底,215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总量约为280亿元,约占全国风险投资资本总量的三分之一,各机构平均管理资本额约为1.3亿元,较之2005年略有提升。
(2)风险资本投资规模分析。几年来,上海用于投资风险资本规模不断增加。2006年,上海风险资本总投资额达到了494844万元,较2005年增长了近20%。共投资了521个项目,增长了近25%,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50万元,与05年基本持平。
(3)风险资金的来源主体分析。(数据)
3.3 风险资本的投资方向分析
(1)投资行业分析。近年来,随着各种高新产业的飞速发展,风险投资的可投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从以前的互联网投资占绝对优势,到现在已然转换为多个行业齐头并进的现象。生物技术、医药保健、能源环保和传统产业等行业已然获得更多的风险资本的关注,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国家的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突破以往的投资理念,不再全方位的关注高科技产业,而将目光逐步转移到具有“反周期”性的传统产业来。2006年,全国传统投资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0.39%。但在上海,风险投资更多的偏好于软件与网络、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传统产业的投资仅占了4%。由此可见,上海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业主要还是集中在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投资回报高的新兴领域。但已经开始对传统产业有所涉及。
(2)投资阶段分析。近年来,上海风险投资投资于种子期的比重在逐年下降,成长期和扩张期的投资强度在逐年提升。
根据以上对投资偏好阶段的复选结果看,成长阶段占36%,扩张阶段占30%,风险资本主要是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因为在这两个阶段,被投资企业的创业锐意强,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市场风险较低,投资易于成功,投资回报也可能比较高。对于初创阶段,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预期较差,除政府资金机构仍坚持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外,一般受青睐较少。这对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不利。另外,总体上看,上海风投机构的资金规模较小,而成熟期的投资需要资金比较庞大,所以投向成熟阶段的比例比较小。
3.4 风险资本的退出分析
随着上海的产权市场、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风险企业在境内实现退出。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看,境内上市退出占11%,较之前一年有了显著提高,但所占的比例还十分之低。管理层的回购占到调查样本的29%,2005年该项指标仅有9%,境内非上市、自然人收购占25%,可以反映出国内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市场开始活跃,从而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有效的股权交易平台,有利于提高创业风险投资资本的流动性。
3.5 风险资本的回报率及回收周期分析
从投资回报率看,从2004年开始,上海风险投资的投资回报率呈现显著上扬趋势,由2004年的9.04%到05年的26.73%再到06年的40.1%。总资本回报率也由04年的0.53%提升到了06年10.35%。上海风险投资的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也在递增中,其主要原因是其预期投资项目大都处于中长期投资项目,并且,其投资的多属于成长期和扩张期的科技企业,需要资金规模较大,因此其投资回收期也相应的会有所延长。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风险投资基本符合我国风险投资的整体发展情况,经过这近20年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期”。民间资本和外资背景的投资机构正加速涌入风险投资市场,改变了过去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参股投资机构独大的局面,这意味着投资机构正朝着注重经营效果和投资收益的规范化的现代化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投资机构管理规模的扩大也为其开展专业化、组合化的风险业务提供了保障。投资阶段和投资行业的变化也使得风险资本的投向更加科学、理性和专业化,大大减少了过去那些追求“短平快”式的投机行为,进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4.发展上海风险投资业的建议
在看到上海风险投资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上海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风险资本还是以国有形式存在,民间资金相对较少;(2)、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3)、风险机构的规模小,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4)、退出渠道不够通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风险投资影响力,积极引导民间风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实践证明,有限合伙公司形式,以私募方式募集风险资金,能够最大限度的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应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私募市场,吸收民间资本,使其成为风险投资的主力资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全地发挥风险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打开政府资金作引导,民间资金唱主角的新局面。
(2)鼓励风险投资积极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上海拥有全国高精尖人才和众多的一流院校,拥有两院院士1O0余人和众多的科技人才,这些优势使它在学术氛围、基础学科和国际交流上得天独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造成了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风险资本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瓶颈。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风险资本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为丰富风险投资资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推动大型机构参与风险投资。上海的风险投资机构普遍规模偏小,制约着风险投资的专业化和组合化,影响风险投资的效率。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许多大型的企业集团,促进这些大企业大财团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是拓宽资金来源,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有力措施。同时,应该采取积极政策,鼓励小型机构的整合或者联盟,进而联合资本,共同投资,从而加快上海风险投资的专业化和组合化。
(4)积极拓宽上海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退出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一个风险投资是否能获得成功,退出渠道的容量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一个风险投资获益的多少。所以大力发展上海的产权市场,完善证券市场成为了发展风险投资的重中之重。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市场正式开启,给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我国风险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同时其高获利性也给我国的民间资本提供了巨大的吸引力,风险资本规模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所以创业板的推出,必然会带动一批风险投资资源向上海聚集,上海的区域中心位置将进一步得到凸显。
本文作者凌晓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