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生物学家罗伯特·G·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长期以来,他和同事帕特里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医生共同致力于体外授精(IVF)技术,以解决人类不孕问题的研究。

--试管婴儿-

1998年,华兹为他的两名2

3%新生婴儿受惠IVF

  自1978年7月25日第一名试管婴儿路易丝 ·布朗(Louise Brown)诞生以来,全球已有约400万婴儿因这一技术的应用而获得生命。概言之,IVF首先设法使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完成受精,进而形成开始发育的胚胎,然后将此胚胎移入母体孕育直至生产。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治疗曾经一度困扰众多家庭的不孕疾病,目前发达国家的试管婴儿人数已占新生儿总数的3%。
  生物学家爱德华兹博士长期任职于剑桥大学。20多年来,他以其全部心血和精力,致力于卵细胞人工授精及相关胚胎发育的探索和研究。爱德华兹的合作伙伴斯特普托博士是一位妇科专家,也是腹腔镜手术的主要发明人。腹腔镜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便是可以安全方便地将卵细胞从能够正常排卵的妇女体内取出。斯特普托于1988年辞世,若非如此,他极有可能与爱德华兹分享这项殊荣。
  时至今日,体外授精技术已经得到社会与公众的广泛理解和认同。但在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之际,却曾激起过巨大波澜。人们担心原本神圣的生命孕育过程,会因非自然干预而导致既有道德秩序的颠覆。爱德华兹也意识到这项工作可能存在的道德争议,并勇敢面对由此所引起的反对和非议。
  的确,如今除了部分天主教会人士依然抵制体外授精技术之外,曾经的反对浪潮早已风平浪静。人们清楚地看到,通过体外授精技术降生的孩子都很健康,他们的父母更是沉浸于孩子诞生与成长的喜悦之中。同时,有关试管婴儿的长期追踪调查也表明,这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
  鉴于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评审工作极高的保密性,爱德华兹为何至今才获诺贝尔奖殊荣的原因依然是未解之谜。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Alfred Nobel)在设立奖项时,希望奖励的是那些在上一年度做出的重大科学发现。不过,考虑到大多数新的发现需要较长时间的评价和检验,评审委员会通常并未严格遵从诺贝尔的这一愿望。但即便如此,像爱德华兹这样在做出如此重要贡献30多年后才被授予诺贝尔奖的情形的确不大常见。

百折不挠 心无旁骛

  爱德华兹的研究曾经遭遇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强烈反对,该理事会系英国政府资助医学研究的管理机构,其地位相当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71年,该机构驳回了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的体外受精项目资助申请。好在一笔私人捐款使他们的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克里斯 ·霍格(Christer Hoog)在诺贝尔奖基金会网页上写道:“回首往昔,令人赞叹的不仅是爱德华兹直面外界持续不断的批评的勇气;更令人钦佩的,是他那百折不挠、心无旁骛献身科学事业的淡定与从容。”
  面对那些似乎永无休止的非议,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迎头而上,继续着他们的探索和研究。在荣获2001年由拉斯科基金会颁发的医学奖后,他为《自然》撰文描述了当年的艰难处境。他说:“许多同行激烈地指责斯特普托的腹腔镜手术,断言这一技术缺乏临床可靠性,甚至在伦敦临床医学会议上孤立我们;与此相呼应,伦理学家也批判我们,捕风捉影地声称这项研究会导致更多畸形儿的出生,甚至说我们有意误导不孕症患者以利于开展我们所感兴趣的人类胚胎研究。”
  对于妄加在他们头上的种种不实之词,爱德华兹与英国教会中的伦理学家形成联盟,并用法律武器予以有力的还击。针对种种莫须有的指责,爱德华兹曾在一天之内提出过8份诽谤诉讼。他写道:“尽管所有案件都以我的胜诉而告终,但这些节外生枝之事干扰我们正常研究的开展达数年之久。”
  即使在路易丝 ·布朗降生以后,英国政府仍然拒绝为爱德华兹的项目提供经费支持,致使他们的后续研究被迫拖延两年半之久。在得到私人基金资助后,相关研究才得以进一步展开。曾与爱德华兹长期共事的现任波恩诊所负责人迈克尔 ·麦克纳米(Michael Macnamee)博士回忆说:“为此,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曾一度萌生移民美国的念头。”
  爱德华兹在公开捍卫他们研究正当性的同时,还得努力面对实验中的一系列难题。让精子和卵细胞在培养皿中结合,剩下的事情让自然去完成!这一思路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情形却远非如此。
  当时有研究报告指出,人类卵细胞在12小时内完成发育。爱德华兹最初以此结论为依据,花费了近两年时间解决卵细胞的体外发育问题。历经不断地失败,他终于发现卵细胞完成发育的时间至少为25小时。

黄金搭档 相互鼓励

  由于新的研究需要可靠的人类卵细胞来源,爱德华兹拜访了奥德海姆地区综合医院的斯特普托。斯特普托长期从事的研究正好可以满足爱德华兹的要求:先在病人皮肤上切出小口,然后由此从卵巢中取出尚未发育的卵细胞。
  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一拍即合,开始了他们激动人心的合作。两人相互鼓励,毫不理会流言蜚语和空穴来风的指责;并且决定:一旦发现可能危及受试病人或婴儿的情况,立即终止实验。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持续了20年之久,直至斯特普托与世长辞。
  1972年,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开始尝试将已发育的受精卵细胞移植回子宫。他们起初乐观地认为,人类受精卵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应当与家畜实验时一样高,但很快这种愿望就被击碎了。原因在于:为促进受试妇女的排卵机能,需要向其注射荷尔蒙;而注射荷尔蒙会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卵巢无法提供胚胎生长所需要的环境。为了改善这一环境,他们又向受试者注射其他激素,可这些激素反过来又会诱发流产。
  在持续进行了40多次胚胎移植实验后,他们终于第一次成功地使母体受孕。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胎位异常,胎儿不得不被流产掉。直至第二次受孕完全成功,路易丝·布朗才降生人世。
  麦克纳米博士指出:“科学研究需要一种勇往直前的果断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爱德华兹具有这样的品格。他始终对所从事的实验满怀信心,始终坚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朝一日会造福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们。”
  麦克纳米还指出,尽管当时针对爱德华兹工作的道德指责从未间断,但许多年来他并没有被禁止从事体外授精技术实验,“要是爱德华兹今天想研究IVF,多半会被伦理委员勒令停止。”
  由于年事已高,爱德华兹博士已经不大有精力思考专业问题了,也不大可能继续关注那些有赖于他的成就而降生的400万“孩子们”了。正如麦克纳米所言:“不幸的是,爱德华兹对他今天所获荣誉的理解,或许远逊于他对过去的记忆――那些辉煌的成功,那些是非的争议!”

资料来源NYTimes.com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