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解释气候变化的事实还不够,若要建立起公众的信任度,气候学家还需要改进他们的实践。
如果不顾及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泄露的电子邮件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部分有缺陷数据,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还是翔实可信的。现在的困惑是,在气候科学中存在的这些争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侵蚀了公众的信任度,抑或更严重地是来自科学家自身的原因?
毫无疑问,在这之间存在着某种位移。但对多次民调数据的进一步检视表明,广义地说,公众信任科学家,相信全球变暖并需要政府对此有所作为。看来公众已经取代了媒体,尽管他们对丑闻有所保留。事实上针对气候科学的攻击是来自为数不多的媒体,它们的言辞并不能全面反映气候怀疑论调的复苏。
尽管如此,也没有哪个气候学家会对这样的新闻感到满意。对他们来说,公众信任的真正度量标准是对全球变暖的政治参与水平:如果人们真的相信科学,为什么他们如此之少地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为什么全世界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
问题在于人们的信息来源并不仅仅从科学家那里获得,包括政治家在内,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价值观以及希望或恐惧的基础上作出判断,这当然与科学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难以吻合。
研究人员必须学会把自己看作是公众人物和诚实的经纪人。
科学界应该认识到,围绕气候变化议题必须在不同的层面与公众和政治家产生共鸣。事实的描述固然重要,然而,科学家在以朴素语言吸引公众参与和以清晰方式展示气候变化证据的同时,必须向公营和私营方的决策者提供精确、可信和即时的信息。但是,鉴于证据的复杂性和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科学家的说服能力和他们的公信度必须保持同步。因此,维护和培养公众的信任感成为科学界的当务之急。
最近的一些争议表明,部分气候学家必须学会把自己看作是公众人物和诚实的经纪人。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认识到对问题数据以及在数据发布方面的适当限制,或者在如何处理那些数据的细节中――避免妨碍独立专家评估的同时破坏公众的信心以及科学的完整性。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科学家、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都应该增加透明度,以此吸引公众的参与。对一些不确定的依据或观点而展开的争论应当得到鼓励而不是贬黜;同样,无论是IPCC、还是政府认可的一些区域性研究,不应夸大科学家在短时间尺度中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本地的能力。
最后,科学家必须避免言过其实地炒作全球变暖之威胁的题材,对那些认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而自己却满腹狐疑的人,理所当然地要遭遇事实的痛击。但合理的担忧和科学的质疑应在讨论中受到欢迎。
科学不是完备的,而且永远不会完备,但它是最强大的。从这一视角出发,气候科学家目前不能准确预测的这一事实,可能正是行动的最佳论据。
资料来源Nature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