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些从事气候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起初,这一缘自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外泄的电子邮件,披露出部分气象学家不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紧接着,又有一条澄清的消息称:实际上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并没有缩退,因而也不会在2035年之前消失。

引用数据过于草率

  第一起事件发生在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第15次缔约国会议(COP15)举行前夕,第二起事件则使签署《京都议定书》后续条约的希望变得渺茫。面对一些夸张的数据,是否使全球变暖的可信性大打折扣,抑或人们不再轻易相信有关与全球变暖抗争的数据。
  然而,针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责难,多大程度上是否合理?IPCC是一家联合国机构,该机构为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制定了一套黄金标准。有一种迹象可以说明问题:气候变化怀疑论者非但不正视印度政府有关的实际研究数据,相反,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攻击IPCC的报告,在给印度冰川学塞伊德·伊克巴尔·哈斯奈英(Syed Iqbal Hasnain)造成了不良影响(IPCC引用的有关喜马拉雅山脉冰川退缩的数据来源于哈斯奈英,但他否认提供过类似的数据)的同时,开始将目标指向IPCC主席、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R·K·帕乔里(R.K Pachauri),认为IPCC的报告存在财政上的动机。
  哈斯奈英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科学家,但有些自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雪冰黑炭的气候效应研究。他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环境科学院的冰川学教授,兼任印度理工学院和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的研究员。1995年——1999年期间,他在国际冰雪委员会主持了一项有关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学的研究,著有《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水文学和水化学》一书和几十篇科学论文。
  1999年,在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缩退高峰期过去的5年,也就是冰川缩退开始减缓后的不过2、3年,哈斯奈英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评论,认为就此说冰川缩退的趋势发生了改变还为时尚早。而当时IPCC引用他的评论尽管存在过于草率之嫌,但是并不具有误导性。因为到了2003——2004年,IPCC在确定第四份报告的前一年,冰川的变化趋势一时还难以定论。
  实际上,在印度森林与环境部2009年的年度报告中说:自1840年开始做记录起,冰川退缩的平均速度为每年大约5米,在1950年代——1990年代初期,其退缩的速度急剧增加。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退缩的速度变缓,直到2007年——2009年期间,一些著名的大冰川,如甘戈里冰川和锡亚琴冰川几乎停止了退缩。

冰川退缩有待深究

  然而,冰川末端退缩测量法只是对冰川变化的三种测量方法之一,另外两种是“质量平衡”测算法和“融水排放速度”测算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比以前退缩的缓慢,但是冰川的质量一直在减少。从1962年——2004年印度空间应用中心收集的有关466个冰川的数据资料,显示了冰川面积减少了21%,体积减少了30.8%。
  这项研究还表明,较小冰川退缩速度比较大冰川要快得多。覆盖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的冰川质量减少了12%,而那些不到1平方公里的冰川质量减少了38%。如果把这些质量减少的速度与覆盖面积结合起来,意味着喜马拉雅山脉较小的冰川(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冰川)质量,在1960年——2004年期间减少了达57%。
  是什么引起了冰川末端停止缩退呢?雪冰尘埃和黑炭(统称为气溶胶)覆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当覆层的积累达到每平方米400克的时候,会急剧加快融化的速度;每平方米在400克——600克之间,没有进一步的影响;但当每平方米超过600克时,覆层就起到遮阳的作用,从而减缓融化的速度。
  年度报告还指出:由于冰川低端的气溶胶覆层较厚,这或许可以解释有些冰川中间变窄的趋势。也许,冰川末端缩退减缓是由于山中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和过度放牧引起的荒漠化造成的,这是否与加快气溶胶水平升高的区域性因素有关?只有进一步比对研究人口密集区和无人居住区(如锡亚琴地区)冰川的区别,或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依靠人口增加和荒漠化来延长冰川的寿命,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真正需要研究的并不是这种长期趋势是否存在,而是这种趋势对区域性或当地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而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艾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等人在还没有搞明白的情况下,急于为一则声明道歉,这不仅打击了类似哈斯奈英那样的科学家的诚实作风,而且也有损于科学本身的可信性。

资料来源www.project-syndicate.org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