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气候变暖怀疑论者,无论他们在等待时机抑或在唱反调,尤其当他们攻击气候研究科学上的任何一个不确定之处之时,研究人员需要有一个明智而成熟的沟通策略。
认识偏差应坦诚相对
原因在于,气候研究领域像其他任何科学领域一样,在认识上都存在着某些差距。然而,涉及这一研究领域的政治风险如此之高、公众舆论的介入如此激烈,令气候研究人员很难公开讨论存在着的这些差距。对此,研究人员应该如何客观地描述气候变化证据中的不确定因素,而不致引起误解或曲解呢?
2009年,英国东安格利亚气候研究中心(CRU)外泄的一批电子邮件,令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们不得不努力面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网上的一些讨论反映了气候变化怀疑论的普遍存在,他们觉得,向公众发布的任何研究结果,都有可能遭到怀疑论者的曲解。
多年来,气候研究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雷区里已取得了一些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也许最重要的教训是,研究人员必须对他们所不能确定的一些因素以及理解上存在的差距与公众坦诚相对。然而,这并不等同于传送一些未知或未可知的信息,他们必须要强调的是,气候研究中尽管有许多差距或空白尚有待填补,但结论几乎是无可置疑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上升,很可能是近期全球变暖和降水变化引起的,世界正沿着全球变暖的轨道前行。除非大幅减排,否则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将远超过2°C。
研究人员还应该强调的是,国家和城市可通过做好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准备,来应对气候上升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即使他们还无法知道这些变化的具体过程。
观点相左勿妄加贬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在形成的一系列评估报告中,已采纳了这一做法。值得称道的是,在承认存在某些失误的同时,强调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对喜马拉雅冰川后退使用了一些尚有争议的数据,但通过IPCC严格的同行审查流程,这样的失误在报告中极为罕见,在总页数达1000多页的评估报告中所占比例可说是微乎其微的。
无论气候变化的趋势将如何渐趋明朗,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将最终决定公众是否会接受气候变暖这样的事实。经验表明,人们往往会根据个人的一些观点来对气候变化之类的评估报告作出反应,而那些从私利出发的人更可能难以接受气候变暖的证据以及对限制排放量的要求。
这其中,信息传达者和信息本身一样重要。当人们与信息传达者有着同样的价值观时,他们对专家和科学家就会产生更多的信任。气候研究界如果能以多种渠道与决策者和公众进行沟通,并通过各种不同背景的代言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家还需要谦虚谨慎,切不可对持不同意见的另一方妄加贬损:尊重对方可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或改变原来的想法。
确凿的证据本身最终能够说服公众,令人感到欣慰。但气候学家们不能承担这种天真假设所将付出的代价:人们在作决定时,除了事实之外,起影响的还有其他许多因素。比如对环境风险沟通技巧的研究同样重要;否则,科学就无法对国家政策产生应有的影响和作用。
资料来源Nature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