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新一位启明星采访对象是从事微电子材料、工艺的学者屈新萍(上图)。尽管我已从启明星通讯本上大概知道了屈的个人情况、专业研究方向等,但见面后,特别是她的名片上列出的职衔: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等,我看后仍有不小震动。一位女性,年方37就达到这样的学术地位,而且是在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以我多年采访启明星及科技专家的经历,但凡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除了其在事业上的追求、努力,还与他(她)的经历,如何处世做人等有很大关联。那么屈新萍的经历又如何?她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又能给我们以什么启发?这些都是我想了解的。屈是一个有心人,她在接受我访问前就已经看过我写的不少启明星访问文章,所以对我想了解的早有所准备。加上她快人快语的性格,所以这次访问顺利且很愉快。

向往改变 不惧挑战

  屈新萍是江苏扬州人,1972年出生在新疆,当时是因为她父亲转业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到了新疆。1976年因父亲回江苏油田工作全家随之回到江苏淮阴。1980年屈新萍在江苏淮阴一家油田学校读书。尽管身处相对偏僻的环境,但由于当时的油田管理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提供了生活、就医、子女教育、图书馆等条件,所以,屈新萍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她很庆幸到了那个环境。此外,父母对她和两个哥哥的学习很重视,尽管当时工资很低,要供养的人很多,但是她父亲很支持孩子订阅各种报刊,如《少年科技》、《儿童文学》等,家里甚至还同意她买了天文望远镜。高中阶段,屈新萍到了扬州附近的油田中学住校读书。由于成绩一直很好,最终如愿考进华中科技大学的固体电子学专业。武汉4年大学生活屈新萍和同学相处愉快,“这个学校学风很好。我们固体电子学系学生中当时有一句话要象固体一样团结,像电子那样活泼”。
  临近大学毕业,以当时成绩,屈新萍可以保送本校读研。但内心向往改变、不惧挑战的她了解到上海硅酸盐所有一个功能薄膜陶瓷专业也招收研究生时,心有所动。后在本校专业英语老师张绪理教授的引荐下,屈新萍带了成绩单与正在武汉开会的上海硅酸盐所的罗维根、丁爱丽二位老师见面。由于成绩单的数字都在90分以上,给两位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以后就参加了硅所的研究生考试。按理最终录取前还有面试一关,胆大的屈新萍打电话问罗、丁两位老师,说可以不来吗,你们已经见过我了。“结果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这种通融的情况现在不可能了”。讲到这一细节,屈新萍对帮助过她的好心人仍心存感激。
  在硅酸盐所三年,屈新萍依然很愉快,这种感觉来自于中科院在上海研究所的一种文化,包括对研究生的重视。如在所里,研究生和职工一个样,这种安排让研究生们心情很爽,觉得受到了重视,研究生基本上很早就和实验室融合在一起,开始实验工作。“丁老师、罗老师要求很严,要我们女生做实验时不要把自己当女生看,不要娇气。男生能干的女生也都要能干。另外对论文要求非常严格,近乎要做到完美。”

人生经历 宝贵财富

  在硅所的这几年培养了屈新萍对做实验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越来越大:“一个方案出来之前总想先做实验,特别迫切想看到实验结果,薄膜的性能如何,X衍射的结果如何?一分钟都不想等,马上想看到结果。”
  临近研究生毕业时,屈新萍面临着在硅所读博还是有可能转到复旦读博的选择。复旦是屈新萍很向往的地方,也是她从小就有的理想。结果很顺,屈新萍如愿考到了复旦微电子系李炳宗老师的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当时李老师整60岁,他是在莫斯科大学拿的学士,到了复旦后,经谢希德推荐到美国作了两年访问学者。李炳宗老师对屈新萍的影响很深,不仅是他的教学、科研水平,更是他的人格、学识打动了众多弟子,“他视野开阔,鼓励我们要多参与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多也变成了我们实验室的一个特色。特别是李老师的积极争取,我们学院还获得了国际公司近1.2亿人民币设备的资助。现在李老师每年的生日都成了我们学生的节日,这一天只要在上海,过去的毕业生、现在的学生都会和他一起庆祝,而聆听李老师多年的人生体验也成为实验室新生‘胜读十年书的’的体验。”。屈新萍说如今她自己做老师后更能体会到李老师的带生之道,而自己从教以来的很多做法就是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
  博士三年后,屈新萍到比利时的根特大学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参与了李老师等推动建立、现在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中国-比利时国际合作项目(先进半导体的接触材料的形成和性能研究)。
  2001年6月,屈新萍进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当年10月评为副教授。2001年下半年起,屈新萍做了两年的研究生辅导员,后又到校科技处挂职半年。这些看似与科研无关的社会或事务性工作屈新萍并不觉得是浪费时间,反而觉得这是自己接触社会,整体了解学校的好机会。半年后虽然科技处曾经想把她留下来,但她还是想做科研,这样又回到学院。回院后先做了半年的学院科技办主任,以后做院长助理,主要协助院长抓外事接待。

勇于创新 善于学习

  从以上的粗略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屈新萍的管理能力特别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得到了校方的赏识,她面临着更多的学术以外的选择。而来自内心的对科学实验的喜好最终使她又回到了科研岗位。但是她很珍视所有给予她的经历和学习机会,在她看来,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必要体验和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做以上工作时,屈新萍一直在关注和跟踪微电子工艺器件学科的发展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2002年3月,预见到多晶硅薄膜在薄膜晶体管(TFT)平板显示中的应用,屈新萍以“金属诱导非晶Si-Ge-C薄膜低温横向结晶技术”为题首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的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尽管这些基金都是首次申请,但是屈新萍事先做了很多功课,看了大量文献,所以她写的申请报告让人觉得内容很新,有深度,可行性也很强。由于这些要素的齐备,半年内屈新萍相继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的资助。
  此后就好像有点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2004年,屈新萍再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题目是:原子层淀积铜互连超薄扩散阻挡层研究)。同年6月拿到启明星项目资助。2005年,屈新萍获得了她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此前后,她又相继入选市教委“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和学校的世纪之星综合奖励资助。2006年,即屈新萍34岁那年,她升了教授,此时的屈新萍不仅是两个国家自然基金、启明星计划、863项目以及973项目的参与者,而且还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并组织了多次国际会议。2006年底屈新萍被聘为博导,目前她带教的博士生有5人。
  早在2003年,屈新萍就曾获得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的支持开展纳米硅化物的研究;在2006年,屈新萍又在一个非常有前景又非常有趣的领域――纳米压印领域开展了研究,年底申请国家863项目“新型纳米压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获得该项目的支持。项目开展的三年期间,取得了非常快速的进展,在国际会议上了做了近十个报告,并发表了9篇SCI论文。
  客观而言,时年34岁的屈新萍能在复旦这样的地方获得教授、博导的学术地位,首先是她确实有过硬的实力(所谓智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参与组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是最好的证明),同时她又善于调节自己,愉快待人待己,善于与人相处(所谓情商),其次也是与我们国家,与上海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这一大背景有关。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而你又有真才实学,如何会不用!所以屈新萍们的故事应该能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去努力奋斗,未来的世界属于努力进取、善于学习、善于与人合作的年轻人。
  尽管屈新萍应约会在本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物上发表一篇综述,介绍她和她的同事最近一直在做的有关纳米压印的研究课题的内容,我还是想稍微提到几句。从屈新萍的介绍中我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国际上开始提出纳米压印这一技术方向以来,这个领域已成为重要的科技前沿,一批最有才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这一科技富矿开掘深挖,而目前复旦团队的相关研究已经处于快速进展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与国际上的良好合作网络;其次,屈新萍等的思路很清晰,他们会更侧重于纳米压印的应用,目前她们已和多个国内的研究团队在探讨纳米压印技术在生物传感器、在LED增强发光效率等方面合作研究的细节。访问中,屈新萍很想呼吁上海能率先整合与纳米压印相关的研究开发力量,集中各方的力量去申请国家大项目,第一步可以在上海先进行合作。我觉得这时的屈新萍已经开始具有了学科领头人的洞见。她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江世亮采写自200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