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丹努比亚沙漠找到的2008TC3小行星碎片,成就了天文学家对小行星跟踪的“三连胜”:寻找、预测和发现

20083小行星碎片

  去年10月,亚利桑那大学卡特琳娜巡天系统的小行星监视器发现了一颗即将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这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直径仅几米,以至于对地球不构成任何威胁,几乎不可能穿过大气层而幸存。的确,在该小行星被发现后不超过24小时,就在苏丹北部上空爆炸成了一颗同温层火流星――许多人见证了这一时刻,并且其运动轨迹与天文学家预言的十分吻合。
  2008TC3小行星仍然是一项重大的发现。尽管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陨石划破大气层坠入地球,然而对确证与地球相撞之前小行星的探测和追踪却一无所知。这次发生在苏丹上空的爆炸,不仅是人类首次了解到小行星在与地球相撞前的全过程,同时还创造了另一个神奇:美国地外文明探索研究所(SETI)的科学家彼得·詹尼斯肯斯(Peter Jenniskens)在苏丹努比亚沙漠发现了来自于小行星2008TC3坠入地球的47块陨石。当3月上旬结束搜寻任务后,他们共计发现陨石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80块。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Donald Yeomans)把2008TC3称为一次“完美的小行星三连胜”,即撞前发现、相撞预报以及成功捡回小行星碎片。尽管约曼斯没有参与小行星碎片的搜寻工作,但是他在追踪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这些发现使得天文学家们把陨石的化学组成同其在追踪中的小行星轨道和反射率联系起来。“小行星科学的‘圣杯’就是无与伦比地将特定的陨石和特定的一类小行星联系起来,”约曼斯说,“并且这次相撞已经是毫不费力地完成了这一联系。”
  这些被研究者称为“Almahata Sitta”的小行星碎片似乎属于一类十分罕见的小行星:F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仅占小行星数量的1.3%。
  就化学组成而言,Almahata Sitta是众多所搜集的陨石中较为罕见的一类。它是易碎、多孔的橄辉无球粒陨石,其中还含有石墨和金刚石。詹尼斯肯斯指出,Almahata Sitta的脆性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该小行星在大气层上方就发生了瓦解。
  得益于这类罕见天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建立起了更大F型小行星的可能联系,直径为2.6千米的1998KU2同Almahata Sitta可能起源于同一天体。
  “通过追踪2008TC3近20个小时,该小行星的轨道要比你所看到的火球大10000倍,”詹尼斯肯斯说,“巧妙的是这颗小行星使得我们能够追溯它的演化历史。”他强调,科学家们或许会从2008TC3所在的小行星带中精确地找到更多F型小行星起源的天体。
  对2008TC3的追踪甚至还提供了完美的最佳观看地:苏丹北部的努比亚沙漠上空。詹尼斯肯斯说:“小行星的撞击轨道也十分精确地被预报了。”
  去年12月上旬,由45名喀土穆大学成员组成的搜寻小组找到了2008TC3爆炸后坠落的第一批样本。“人多力量大,”詹尼斯肯斯说,“这么些人都试图来寻找这些样本。”

资料来源Scientific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