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创新的内涵和实质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推进“绿色创新”,重视发挥绿色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力求在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的同时,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减少资源消耗,保障能源环境安全。
  广泛使用的绿色创新、环境创新、生态创新等概念,不仅包括环境技术创新,还包括绿色工艺、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相关的绿色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据OECD《促进绿色增长的创新报告(2011)》,绿色技术创新已经超越了狭隘的环境技术创新范畴,例如,通过专利拥有量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的科学领域多达10余个,物理(10.5%)、化学(14.2%)、化工(9.5%)与材料科学(17.4%)等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比通常理解的能源(4.9%)和环境(7.5%)领域更活跃。这一发现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如何更好地判断未来的绿色技术发展趋势,更好地确定优先支持领域和决定绿色技术创新支出。
  绿色创新的实质是:各国都试图在经济危机和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进程中寻求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更加寄希望于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拉动经济走向复苏、解决就业难题;新兴国家更加重视利用新兴市场优势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争取抢占未来国际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绿色创新需求带动广泛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会进一步引发新的绿色创新需求,意味着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应鼓励全面的技术研发战略,如新材料、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不能仅仅集中在能源与环境研发方面。

二、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融合趋势

  各国创新与环境事务往往由不同政府部门负责,且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有不同目标和价值取向:前者很大程度上关注知识生产和创新活动,及由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生产力,而后者主要考虑应对和解决负面的环境问题。因此,单项政策措施难以解决绿色创新问题,为优化绿色创新的效率和方向,需要创新部门与环境部门加强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协调,兼顾创新的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
  2008年11月,OECD发布《环境政策、技术创新与专利报告》,将专利活动作为技术创新的测度方法,评估了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政策确实会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但推动创新的一般因素,如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资本市场的功能、经济的开放程度,以及教育系统的质量同样也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报告还讨论了技术创新中涉及的两方面外部因素:(1)在创新活动积极溢出效应方面,在没有创新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知识创新中承担了完全成本的创新者没有获得全部的利益,将会影响创新的效率,进而导致经济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下降;(2)在环境影响负面溢出效应方面,由于污染的代价过于低廉,在没有环境政策干预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的人没有担负污染治理的完全成本而获得了创新的全部利益,从而使创新会向更多污染的方向集中。
  2011年3月,OECD发布《支持生态创新的更好政策报告》,认为环境友好型创新或生态创新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搭建从应用示范到商业化的桥梁、提高用户认知度及确定技术标准等。政策趋势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1)从主要关注绿色技术转向关注创新及其应用的环境利益。发掘成熟技术的市场价值与产生新知识同样重要,非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样重要;(2)生态创新政策与产业及竞争问题密切相关。存在多种方案时,政府面临将研发资源聚焦于一种方案或支持多样化解决方案的选择;(3)生态创新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协调:不同政策层面的协调;随着优先领域与需求的变化,政策措施的调整;研究与产业间的协调;合作研究有利于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共担开发风险、共享信息;(4)关注技术转移,特别是通过国际合作机制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创新能力。
  2011年9月,OECD发布《为绿色增长支持创新》报告,总结了促进绿色创新需采取的政策行动:(1)投资基础研究,鼓励多学科和交叉学科途径;关注变革性创新的探索性研究;通过设置优先主题和任务导向的研究计划等为目前的研究提供明确方向;通过加强科学界与企业界的联系推动从研究到创新的转化。(2)加强国际合作,以分担公共投资的成本,并帮助获取知识和支持跨国技术转移。(3)通过政策干预来克服与绿色创新相关的市场失灵,如支持研发私人投资和绿色创新商业化、支持通用技术开发。(4)关注绿色创新在市场中的扩散与吸收利用,包括提供良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机制以激励创新等。综合全球创新经济、绿色经济、绿色新政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在向绿色、低碳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策、资金、技术和市场是绿色创新的基础性支撑要素。

三、技术创新与绿色创新融合案例

  (一)整合环境投资与创新投资
  2011年1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14―2020年的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该计划设定了三个战略目标:卓越的科学(预算246亿欧元)、产业界的领袖(预算179亿欧元)和应对社会挑战(预算317亿欧元),预算还包括对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及非核领域联合研究中心的支持。“应对社会挑战”基于挑战的方法将汇集不同领域、技术和学科(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资源和知识,将涵盖从研究到市场的相关创新活动,比如试点、示范、试验台,并且支持政府采购和市场参与。所关注的主要挑战如下:(1)健康、人口变化与福祉;(2)粮食安全、可持续农业、海洋和海事研究以及生物经济;(3)安全、清洁和高效能源;(4)智能、绿色和集成交通;(5)气候行动、资源效率和原材料;(6)包容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社会。可持续发展是“Horizon 2020”计划贯穿始终的重要目标,针对气候行动和资源效率的资金将通过其他具体目标来补充。最终,“Horizon 2020”至少60%的预算将涉及到可持续发展,这一支出的大部分将有助于实现气候和环境两方面的目标。
  (二)对环境污染活动直接征税
  2010年10月,OECD发布报告《税收、创新与环境》,认为仅用现有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将给经济增长带来重大损失。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开征环境相关税种,因为它们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针对社会上存在大量的环境破坏现象,最佳解决方案是形成一套强有力的环境政策,对污染环境的活动直接征税。征税应努力瞄准环境破坏活动,无需专门针对环境创新问题。征收污染税除了能鼓励采用已知的污染减排措施外,还能提供巨大的创新激励。给污染定价会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寻求更清洁的新技术方案。这些激励措施也能对污染企业或第三方创新者产生商业吸引力,使它们把资金投向开发对环境损害更小的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活动,对业已成熟、可随时进入市场的创新能产生巨大的激励。增加针对环境研发的税收抵免措施可能诱导出更多绿色创新,但产生的创新不一定具有所要求的基本性质,还需要征税系统外的政策支持,如由政府出资进行突破性技术的基础研发。
  (三)促进环境技术开发应用
  2009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开始实施“企业间互相无偿使用尚未应用的环境专利技术”制度,旨在促进企业加快有效利用日本的高质量环境技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发挥领导作用。在该制度下,企业即使仅有一件未实际应用的环境技术专利申请获授权,也可无偿使用其他企业的尚未应用的环境专利技术。日本政府引导企业互相应用尚未应用的环境专利,不仅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环境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更能通过协同创新提高日本环境技术开发应用的整体水平。2009年5月,美国商会发起成立绿色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就业联盟(IDEA)”,敦请美国政策制定者及公众关注知识产权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基础地位。
  (四)融合并更新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
  污染转移与转稼之所以能够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普遍发生,归根结底源于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及标准执行尺度的不统一。
  2011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新版标准ISO14006:2011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指南。生态设计的优势点在于:经济效益方面,提高竞争力、减少成本、吸引融资和投资;创新方面,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确定新商业模式;环境方面,通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对产品的认知来减少不良影响;社会方面,改善公众形象;组织方面,加强员工积极性。新标准适用于任何机构,不论规模、地理位置、文化或管理制度的复杂程度,也无论产品和或服务的简单或者复杂程度,将帮助机构建立、记录、实施、保持并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态设计,目标是要帮助结构设计和开发更先进的、盈利的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
  (五)激励融合环境经济目标的绿色创新
  自2009年起,德国联邦环境部、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BMU)和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BDI)共同设立“气候环境创新奖”,有针对性地奖励为保护气候和环境作出贡献、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创意与创新。2012年1月,颁发了四项“2011气候环境创新奖(IKU)”,每个奖项体现了绿色创新的不同侧面,都兼顾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Freudenberg公司的密封技术获得“环保科技奖”;Ecoloop公司的“Ecoloop”项目获得“气候保护工艺创新奖”;Celitement公司的环保型水泥获得“产品与服务创新奖”;柏林“Ingenieure ohne Grenzen”协会为坦桑尼亚村民设计的微型沼气工程(BiogaST)获得“技术转移奖”。

四、协同推进绿色创新的政策建议

  协同推进绿色创新,要密切结合国内的知识生产、技术储备、市场规模以及投资能力来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政府公共研发投资、政府投资途径多样化、政府采购环境友好产品、环境规范措施、基于市场手段的环境政策、创新能力建设以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中国有市场需求大,研发成本和生产费用低,转型成本低以及政策效率高、资金充裕等优势。在产业发展分散、技术水平不高,科学研究和研发基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背景下,必须构建开放创新网络,整合利用全社会,包括中央各部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等创新资源,来强化绿色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同时通过环境外交、科技外交及贸易措施等多途径来挖掘新的绿色技术转移及合作机会,积极引进并推广应用国外先进绿色技术,加快提升本土企业的绿色技术、工艺、产品及服务创新能力。
  科技和创新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部等若干部委和机构都能直接影响科技和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科技部对科技与创新政策及其实施影响显著。其他的诸如人事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卫生部、国资委等部委也具有重要影响。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等若干部委都能直接影响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没有一个部委拥有可以协调所有关键政策问题的地位。
  要有效培植绿色技术创新资源、激励高效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提高国家的绿色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必须通过顶层战略设计来加强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领域支持绿色创新的政策协调,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强化整个政府在环境与创新方面的政策联动,创新政府的投融资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激励机制,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引导带动企业及社会加大绿色创新投入,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协同创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产业融合发展。(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