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授粉昆虫正在减少,授粉昆虫数量的减少明显影响了生态系统稳定、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没有小小的昆虫,我们会失去农业命脉所依赖的大部分授粉服务;没有蚯蚓,有机物质在土壤中传播的过程就会中断;没有虾、蟹及鱿鱼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人类就会失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32%的造礁珊瑚正面临灭绝威胁
随着2011年底地球人口达到了预计的70亿,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从1970年以来,脊椎动物种群整体下降率达到惊人的30%,许多物种面临高灭绝率的风险。尽管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灭绝较少记载,但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灭绝和灭绝风险被严重低估,无脊椎动物的下降速度甚至超过了人们更为关注的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的灭绝率已超过了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3%的腹足类和5%的淡水双壳类已经灭绝,另外还有30种物种面临极度濒危。目前,淡水系统、海洋系统和陆地系统的许多无脊椎动物群体正濒临灭绝,人类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正在广泛地蔓延和加剧。
与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许多无脊椎动物物种也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但得到优先保护的一直是脊椎动物。欧洲列为保护动物状态的1 140种动物物种中,986种是脊椎动物,只有154种是无脊椎动物,前者代表了64.8%的脊椎动物,后者只占无脊椎动物中的0.1%。
有关调查表明,无脊椎动物可能面临着与脊椎动物和植物类似的威胁。淡水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威胁是污染,如来自农业源头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径流,其次是大坝建设、作物灌溉和生活污水污染等。陆地无脊椎动物受到农业扩大发展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海洋无脊椎动物则受到过度捕捞、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威胁。全球气候变暖将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威胁,过多吸收二氧化碳使海洋酸化,所有这些影响对无脊椎动物可能是灾难性的。
淡水无脊椎动物的生态状况
由于开采、开发、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质恶化,淡水生态系统退化迅速。近几年一些地区的调查表明,无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正在下降,某些群体面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至少1万~2万淡水物种已经灭绝或面临灭绝的危险,占已知物种的10%~15%,这些物种的消失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全球人口的80%面临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而人类的高风险地区也正是无脊椎动物多样性面临的高风险地区。
影响全球淡水无脊椎动物生存状态的第一种威胁是水体污染,超过41%的物种受到不同类型的污染威胁,如源自农业径流的硝酸盐和磷酸盐污水,非洲采矿业造成的水体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二种威胁来自大坝建设,以及从河流和地下水取水用于家用和农田灌溉,这些人类活动对26%的淡水无脊椎动物物种构成威胁。
第三种威胁来自开垦沼泽地为人类提供土地、住房和工业区建设的人类活动,淡水水系改变导致约19%的淡水物种因栖息地丧失而濒临灭绝威胁。小规模采矿与伐木活动扰乱了当地泉水、小溪和小河水系,影响和威胁着一些当地特有的淡水无脊椎动物物种。全球范围内的水产养殖、森林砍伐、气候变化、外来物种侵袭等也影响着淡水无脊椎动物,其中的一些威胁可能在今后几十年内变得越来越普遍。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态状况
目前有1 306种海洋无脊椎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占所描述物种的1%,在被评估的物种中,约25%面临灭绝的风险。
以珊瑚为例,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上,32%的造礁珊瑚面临灭绝威胁,20%以上的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预计后者不久将被列入灭绝物种之列,除非它们面临的威胁得到缓解。珊瑚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由于海洋温度不断升高,为珊瑚虫提供营养和美丽色彩的共生虫黄藻大量离去或死亡,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珊瑚白化后体质下降,更容易受到疾病和棘冠星鱼的捕食威胁。
印尼-马来-菲律宾群岛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因其珊瑚和近海鱼物种的丰富而被称为“珊瑚三角区”,同时也是珊瑚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某些地区90%没有受到威胁的物种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气候变化,这些物种会迅速减少。这些地区包括:地中海延伸至非洲西北部、美国东部和南部海岸、墨西哥西北部、巴西东南、中国东海和澳大利亚周边地区。
珊瑚最大的威胁来自大规模的海洋酸化,海洋酸化导致海水中碳酸盐离子浓度下降,严重影响造礁珊瑚构建珊瑚礁的能力。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受威胁物种清单报告称,受威胁的造礁珊瑚中,19%显示了气候变化敏感性的一些生态特征,9%受到了环境污染、沿海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重要的是,未受到威胁的珊瑚中,51%都有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特质。从理论上说,如果全球气候变得更加极端,暖水海洋有可能使造礁珊瑚物种的四分之三面临灭绝危险。
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约8.5亿人)居住在珊瑚礁100公里范围内,当地大型住宅和商业发展的人为干扰和污染,形成了明显的威胁因素。因水产业、船舶运输或水族馆等带来的入侵物种也有可能导致对珊瑚产生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最近有一份报告称,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珊瑚白化趋势,预计到2030年,90%的珊瑚礁将面临灭绝威胁,到2050年几乎所有珊瑚礁都将面临灭绝威胁。
11%的甲虫濒临灭绝
陆生无脊椎动物的生存状况
陆地无脊椎动物物种极为丰富,很难对全球所有陆地无脊椎动物进行评估,但对一些门类和一些地区的无脊椎动物物种已经或正在作出评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评估的3 623陆生无脊椎动物中,其中42%正濒临灭绝,但目前的这些数字只代表了已描述物种的0.3%。加快对无脊椎动物整体性的评估,以了解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已刻不容缓。
甲虫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如营养物质回收和有害物种控制等,但一些初步调查结果表明,11%的甲虫濒临灭绝,6%目前生存状态堪忧。这一比率在未来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一些当地特有的物种,比如,寄生宿主的物种和热带森林中的物种面临的威胁最大,亟需人们予以关注。
人们一直认为,气候变化只威胁到12%的陆生无脊椎动物,但最新调查表明,真正的比率可能要高得多。因此,确定气候变化对这些物种高灭绝率的影响很有必要。气候变化对塞舌尔的许多物种是一个主要的威胁,几个已灭绝或即将灭绝的蜗牛品种与降雨量模式的变化有关。
在地理位置上,入侵物种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附近南太平洋诸岛、新热带区和新北区的影响最大,包括欧洲、亚洲北部、阿拉伯北部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古北区、印度―马来亚地区大多数物种因森林砍伐或农业等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丧失而遭到灭绝威胁,比如,印度一种穴居蜘蛛的栖息地正在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责任编辑 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