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大肠癌新发逾百万,每年因大肠癌死亡的人数高达50万人次。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西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一项针对上海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大肠癌已经成为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早期发现与治疗的病人比例并未显著增高;另一方面则为外科技术的限制、放疗欠敏感与化疗易产生耐药及对复发转移者缺乏有效方法等。

重视肠镜及症状筛查

  我们曾调查了五家三级甲等医院20年来肠镜检查的症状患者,以期了解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的病变检出情况的时间变化趋势,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此次大样本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20年来,对于症状患者的调查,进展性大肠腺瘤、大肠癌的检出患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一发病情况的变化与一般国内外文献对一般危险度人群的发病病况变化一致。我们根据文献报道推测,其检出率的增高一方面与生活习惯改变导致危险度增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肠镜检查手段的更趋完善,漏诊率减少等技术发展因素有关。
  2.普遍认为进展性大肠腺瘤为大肠癌的癌前疾病,而本研究表明,其检出增长速度高于大肠癌;提示了未来大肠癌高发的潜在可能,理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警惕,进一步重视肠镜及临床症状体征的筛查。
  3.调查还显示,无论是进展性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近20年来,男性检出的构成比都高于女性。复习相关文献,我们推测,这可能与男性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关。调整男性心理、改变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有病早治和无病早防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普查,可能有益于降低男性腺瘤发病及癌变率。
  4.近年来,欧美国家对于无症状的平均危险度社区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进展性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的高发年龄多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而此次针对症状就诊人群的肠镜调查表明,大肠腺瘤以及大肠癌的症状人群肠镜检出均有逐渐年轻化倾向;提示针对因消化道不适症状就诊的患者,可以适当提前肠镜检查的普适年龄,以免遗漏早期病变。
  5.研究表明,远端病变仍然是大肠腺瘤的主要病变部位,但同样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近十年来多发性病变的构成比增高,病变检出增长迅速。与之同时,近端病变检出率也随时间增高,提示全结肠镜而非单单乙状结肠镜检查,规定至少12 分钟的推荐退镜时间细细观察,更有助于减少漏诊。
  根据此次大规模调查,我们提出应倡导针对有腹部症状人群的“伺机性筛查”。这部分临床亚组病人的肠镜检查及预防策略初步提出如下:根据就诊症状,适当提前检查年龄、注意男性患者、全结肠镜而非单单乙状结肠镜检查,以期尽量及时发现大肠腺瘤,及早处理,减少后继大肠癌发生。

合理摄入膳食纤维

  大肠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大肠肿瘤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肠道稳态、饮食结构、烟酒嗜好等。肠道稳态包括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肠黏膜屏障(肠黏膜免疫系统等)。维持肠道微环境的平衡对保护肠道黏膜有重要作用;反之,将促进大肠肿瘤(大肠癌及其主要癌前疾病腺瘤)的发生。
  经典流行病学研究反映大肠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20 %的大肠癌发病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70%)的大肠癌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环境因素中包括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职业、体力活动、精神状态、文化程度、饮用水等环境污染,以及烟酒嗜好等可能与大肠癌发病有关的因素。其中,膳食因素与大肠癌的关系一直受到重视,有报道认为大肠癌发病原因的80 %可归结于饮食因素,而膳食纤维摄入的多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溶解于水中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水溶性纤维与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三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常见的食物如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燕麦和燕麦糠等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准之上,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胰岛素和三酸甘油脂。
  非水溶性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些半纤维以及来自食物中的小麦糠、玉米糠、芹菜、果皮和根茎蔬菜。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是人体必需的膳食成分。食品法典委员会2004 年第26 届会议指出,膳食纤维至少具有以下多个生理功能:增加粪便的体积,软化粪便,刺激结肠内的发酵,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或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降低餐后血糖和/或胰岛素水平。因此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便秘、血脂异常、糖尿病的作用,并有益于肠道健康。

膳食纤维与大肠癌

  膳食纤维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蔬菜中一般含3%、水果中含2%左右。其主要代谢产物是2-6 个碳链的有机短链脂肪酸(SCFAs),人体本身没有消化利用这些膳食纤维中的酶,SCFAs是由人体肠道中的肠道菌群( intestinalflora )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的小分子内源性代谢产物(metabolite)。机体内源性代谢物是生命过程中生化反应的产物,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生命过程的本质;而当机体发生某些病理变化时,代谢产物也会产生某些相应的变化。基于此,有“代谢组学之父”之称的英国科学家Nieholson于1999 年首次提出,所有影响机体健康的因素均可反映在代谢组(metabonome)中,基因、环境、营养、药物(外源物)和时间(年龄)最终通过代谢组对表达施加影响――代谢(metabonomics)是从整体层面检测病理状态下代谢物变化的方法学。
  近几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分析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代谢组学概念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和明确,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实时反应的整体性定量分析方法。与以往概念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关注代谢物是分子量小于1000Da 以下的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包括糖、脂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反映的是受病理生理刺激或是基因修饰下细胞或组织的代谢应答变化,是评价健康和治疗的合适的分子集合。
  大量病因学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大肠癌的发生是内、外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典的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癌基因的激活,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等等分子生物学的改变,从而诱发由正常-炎症-癌前病变-大肠癌的过程。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肠癌发病的升高或降低:吸烟和饮酒可能是大肠癌的累积危险因素;膳食纤维等的摄入可能使大肠癌的发病降低。
  富含纤维的食物主要是蔬菜水果和谷类膳食。从国外文献报道来看,多个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蔬菜、水果消耗量较高,纤维摄入大的队列罹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有所降低。一个针对素食者的队列研究表明:各类植物性食物的摄入对结、大肠癌均可降低一定的危险度,其中豆科食物在统计学上达到了显著意义。一项对16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表明,高摄入蔬菜者与低摄入者罹患大肠癌的合并OR值为0.48,95%可信限为0.41-0.57。国外一项对13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饮食中纤维摄入量的增加可降低大肠癌的危险性。国内也有若干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了相似的结果。

责任编辑 则

相关链接

大肠癌的预防

  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人们应该在饮食生活中关注以下几点:
  1.蔬菜、水果富含多种防癌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胡萝卜素及天然抗氧化物质等,对防癌有很大的功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合理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2.饮啤酒量愈多,罹患大肠癌的几率愈高。
  3.钙可与肠道中的胆酸、脂肪酸结合,成为不可吸收的钙盐,从而减少致癌的机会。此研究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证实,高钙饮食可以有效预防致癌剂诱导的小鼠大肠癌的发生。
  4.调查发现,血中硒浓度低者,其大肠癌的发生率为血中硒浓度高者的五倍。大肠癌病人的血液和头发中,硒的含量也较正常人低。
  5.研究发现,饮用加氯处理后的自来水,可能会增加大肠癌的罹患率,因为水中加氯会干扰硒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