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的父亲患食道癌,查出时已是晚期一年多后就告不治;另据上海市的统计数据,2003年起大肠癌已经成为上海市区的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这些信息使得我对消化道肿瘤较为留意,正好在考虑启明星的采访人选时,看到去年入选的启明星中有一位主攻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专家――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洁(左图),电话约定后我在上周前往位于市中心的福州路山东中路仁济医院采访了这位80后启明星。
一
洪洁所在的医院综合楼是一幢老楼,外观比较陈旧,敲开洪洁办公室的门,见到10平米不到的房间有三人在办公,为不影响他人工作,洪洁带我到隔壁的会议室。会议室不大,但里面有消化研究所和消化内科几任学科带头人的相片、书橱里有该所创始人,也是我国消化临床学科的泰斗级专家江绍基院士、萧树东教授等人的著作,我略微知道这些人在我国消化学科的地位,因而对这间不大的会议室有了几份敬意。
洪洁是一个外表娇小、长相让人很舒服的女孩,她轻轻吐出的一些英语术语单词的发音很好听,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对这位年轻人越发留意和心生好感。
洪洁1980年出生在云南昆明,独生女,初中高中学习都很好,化学成绩突出,本科她选择了云南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在洪洁读本科的那几年,正逢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刚问世,老师讲课时及时将这些进展纳入课程中,同时也引起很多本科生对做生物技术实验的兴趣,洪洁自然也参与其中,渐渐地她觉得自己对动手做一些应用的东西很有感觉。
由于本科成绩优异,她联系了复旦生化系的系主任黄伟达教授,想报考他的研究生。第一次面试黄教授的提问就给她很大的启发,包括为什么要加这两种试剂?原理是什么?起了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洪洁至今铭记在心。
2002年,洪洁被复旦生化系分子生物学专业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进来不久,洪洁就跟着黄教授做蛋白质药物纯化等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包括纯化一些可以直接注射到人体的蛋白质,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黄教授当时做这些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想进入市场,提供给需要的患者。也是在2002年,RNA干扰技术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此项工作2006年得到诺奖),黄老师得悉后马上有了新的idea,他决定尝试从大肠杆菌中去表达长双链RNA,再将长链切成短链,当时主要是针对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人体时会自我生成一种酶,帮它复制自身的DNA。
黄教授团队的工作是想阻断这种酶的生成,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不久在动物模型上得到很好的结果,也发了文章,关键是得到了专利。拿到专利后,黄教授马上和哈药合作,推动其走向市场,在此过程中,洪洁也去药厂做过技术支持,最终,这一产学研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复旦这个实验室的文化传统也让洪洁受益,往往是黄老师有了一个很好的idea后,团队会形成大带小、老帮新的分工合作机制,这种机制的好处之一是刚进实验室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接触科研。洪洁很钦佩导师的胆识,认为像黄老师这样的既能做一流科研,又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还有强烈的产业化市场意识的“科研超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在复旦那几年,洪洁的科研信心增加不少,她发觉自己能做的东西不少,而且和应用结合的东西也很多。洪洁说,到后来明确把医院肿瘤学科的临床科研作为自己的职业,也是受了黄教授的影响。
洪洁称自己博士期间做的东西很杂,肝炎、肿瘤、艾滋病、糖尿病都做过,后来转向肿瘤,比较集中做的是做过黑色素瘤。2007年,洪洁以“RNA干扰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方面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二
博士毕业后,洪洁选择了去布朗大学医学院消化科做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实验室老板在电话洪洁后当即决定录取她。该实验室的方向是做食道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说到这里,洪洁给我做起了科普:食道癌分食道鳞癌和食道腺癌,中国人多发鳞癌,但腺癌也开始有了。
洪洁在布朗大学任职期间的课题为“炎症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侧重于胃酸返流引起食道炎,而后导致食管癌发生的信号通路,以及食道癌表观遗传学变化的研究,希望能寻找到潜在的肿瘤靶位或肿瘤标志物,继而进行抗肿瘤药物或者肿瘤诊断试剂的开发。
我问起布朗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和临床医疗的关系时,洪洁的回答是非常密切:“我们在一个研究楼里,有不同病种的研究项目,每周都有临床医生参加的会,研究楼的一些PI本身就是医生,我的导师也是病理科医生。临床和研究人员的比例为十比一。国外医生一般不直接做实验,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主要是通过和研究者分享临床经验、提供标本和提出问题来参与课题。每周都会有讨论,讨论时有人作报告,然后讨论,临床医生会从临床角度提出问题,课题则是联合申请。”
洪洁说她博士后期间基本上整天在实验室,拿的是临床标本,做的是研究课题,尽管不能去病房,但临床医生经常来他们这里讨论,有时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子标记,马上就做观察,这样一种研究和临床的合作模式对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很有助益。这种模式也令洪洁很受益,以致后来找工作时,洪洁把医院与肿瘤相关的科室作为主要选择。
依着这样的原则,2010年准备学成归国的洪洁向国内一些医院投了简历,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研究所所长房静远看了她的简历,马上电话她,电话里就约她先来仁济消化实验室看看。2010年6月作为人才引进的科研骨干,洪洁进了仁济医院消化研究所从事消化道肿瘤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的研究。报到后不久,房主任就让她申报教委的晨光计划并获批。刚到仁济时,她还是助研,但院里给她副研的待遇,并在次年就升为副研。尽管老医院的办公条件差一点,但仁济医院,特别是消化科的传统和氛围非常好,房主任在科研上放手让她干,并给她创造很多条件,这让她很感念。
仁济医院消化临床学科在全国医界的地位非常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称号都给了他们,盛名之下,作为后来人的洪洁自然不敢懈怠,一直在尽其所能在为这个集体增光添彩。
三
尽管进仁济不足三年,但洪洁在消化道和肿瘤分子机制和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方面已有多项研究工作,她先后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在国际消化主流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Gsstroenterolory上发表了5篇国际会议文章;先后参加了2009年度美国芝加哥国际DDW(消化疾病周)会议,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3前瞻计划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胃癌变过程的表观遗传学特征”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上海/纽约国际肿瘤转化医学、卫生与健康高峰论坛和2012年欧洲UEGW消化病学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荣获了2012年欧洲UEGW消化病学会青年论文奖,还以专利第二发明人获得一项国际专利和一项国内专利。
洪洁回国后的研究成果包括:和房老师一起发了二篇SCI文章,首次报道STAT3转录因子激活后下调CDH1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直接证明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大肠癌EMT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上部分结果以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2012年的JBC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这也是生物化学领域的权威杂志。
我让洪洁科普一下上述研究工作的意义。洪洁说,这些工作都与大肠癌有关,主要想搞清楚组蛋白的甲基化酶在大肠癌迁徙转移中的作用。一般人可能都知道,生癌最怕的是转移,国际上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是“上皮间质化生”,这是肿瘤转移的第一步,即肿瘤细胞从上皮细胞转变成为梭状间质细胞,继而从原位灶上脱落下来穿过基底膜进入血管。洪洁说,他们的研究就是想了解这种过程发生的详细情况,从肿瘤的上皮细胞形态上的变化入手,了解其形态,然后阻断其变化,从而达到阻止肿瘤转移的目的。
洪洁说她这次的启明星计划想做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洪洁正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就表观遗传因子开展合作,计划对700多个表观遗传因子进行筛查,目的也是为或阻断癌细胞转移,或在癌细胞转移之初通过验血就能找到或查明。
此外,洪洁还申请到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一个与肿瘤转移方向有关,另一个是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方面的课题,还获得过东方学者计划的资助。近5年来,洪洁已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9篇,影响因子合计43.1分。对发文章,洪洁的看法是发高影响的文章才有影响力,才能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去做药物。
话题涉及到做药,洪洁认为,就眼下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而言,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做疾病诊断和试剂上可能更有意义。在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多年让洪洁对疾病前的诊断水平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体认:“特别是癌前诊断,如大肠癌的90%早期表现为大肠腺瘤,都是良性的,这个时候如能做出诊断并采取措施加以阻断就不会发生大肠癌。”所谓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洪洁说如果能简单地通过大便和血液的化验就能知道,而不用做肠镜就好了。洪洁告诉我,目前他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话题谈到大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预防,显然是会引起很多读者兴趣的,但时间已近中午,采访只得暂时打住。我约请洪洁围绕这方面话题在她的综述中作更多的展开和介绍,洪洁欣然同意。请读者关注本期洪洁的文章,愿更多的人免受肿瘤之害。
江世亮采写自201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