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季香云(上图)是年初就确定的,主要因为她是来自上海农科院从事农林病害虫生物防治、农药污染控制、农产品安全研究实践的专业人士。毋容讳言,现在我们的农业生产、病虫防治和食品安全三者间的关系处理并不完美,时有问题曝光,这样的时候采访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了解他们手边正在做的事读者应该是有兴趣的。另外,小季还是九三学社农科院支社的组织委员,她还在上海科技馆做了三年的志愿者,直觉告诉我,这样的年轻人更靠谱。也因此,我冒着38度以上的高温酷暑到位于奉贤的上海农科院做了此次启明星采访。

不怕虫的女孩

  虽说已是上海市农科院有一定资历的副研究员,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也都很好,但是和小季见面交流后的第一印象,感觉这就是一个和大田打交道的研究人员(浪漫一点的说法是“把论文写在大田边”的科研人员),如果从她进入大学的第二年算起,她已经和农田、和各种危害农作物的病虫害打了16年交道。尤其小季和我说的那句话令我印象极为深刻:或许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像棉铃虫这样的病虫害见得多了,所以进了大学后老师让我们去大田抓虫、认虫,其他女孩很害怕,都不敢碰,但我一点不怕,伸手就捉。
  这个不怕虫子的女孩1977年出生于山东菏泽,父母均务农,香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读书最用心的。1996年参加高考,原先一直希望做一名老师的她,与理想中的师范大学擦肩而过,被调剂进了莱阳农学院(后改名为青岛农大),所学专业是植物保护。山东鲁西南曾是我国著名的产棉区,也是饱受棉铃虫之害的地方,香云小时候就经常去田里抓棉铃虫,在她的记忆中,随着父母采摘棉花、捉虫是她孩童时代最难忘的事情,但棉铃虫好像特别多,打药已经打不死。随着年岁的增多,香云开始知道棉铃虫越来越多是因为它有抗药性了,打药已经不管用了。也差不多就是从90年代起,鲁西南棉区棉花种植越来越少了。
  季香云日后才清楚的是,孩童时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冥冥之中会和她的职业方向乃至人生之路有着如此密切的相关性:她学的植保专业、她对抓虫子天生的不惧,一直到她现在从事的病虫害防治、生态调控等等,一切都与“虫”有关:如何以更科学、更生态、更有效的方法来治理病虫害。当然这一些还是后话,我们还是先从香云进大学后的经历谈起。
  其实,季香云一开始完全不知道植保是怎么回事,她甚至把“植保”误听成“质保”。大一大二经过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行了田间实践课,通过田间实践,认识了各种农作物病害,虫害,并做成标本,逐渐对植保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大三实习时跟着老师到植物医院与农民接触,帮他们解决问题,这让小季觉得植保专业挺有用的。
  小季本科毕业实习是在植保系化保教研组,化保组孟昭礼教授花了15年时间从银杏中提取了有效植物活性成分,对各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就是现在已经在病害防治中应用很广的“绿帝”和“银泰”两种杀菌剂。绿帝(银果)的生产技术于1999年以500万元转让给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全国农药转让和山东省农业项目转让记录。“灵感来源于知识的积累,而实现灵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这句话不仅是孟教授多年工作的体会,也是小季毕业留言册上孟教授对小季的临别赠言,这句话也开启了小季的生物防治科研之路的起点,并伴随她走过10年科研之路。

走上害虫生物防治之路

  本科后,小季和不少同学一样准备考研,事实上,她为迎考大三暑假起就没回家。最终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位于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华中农业大学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是在已故姚康教授创立的储藏物昆虫研究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所领衔人导师杨长举教授是小季的硕士生导师,在小季眼里杨教授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对学生的科研和生活都非常关心。杨教授从水稻田发现了感染白僵菌死亡的稻飞虱僵虫,这种僵虫以稻飞虱为寄生所在,在完成自己生命代谢的过程中也致使所寄生的虫子死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生物农药的一种。
  小季告诉我,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她的硕士论文要做的是从田间把自然界存在的(主要是稻飞虱中)白僵菌采回,经分离提纯后验证这种菌类对蔬菜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等)的效果,并在师兄工作的基础上接着做菌株生物学特性和小规模繁育,用较易得到的原料做固体发酵。最终顺利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白僵菌固体发酵及对蔬菜害虫的毒力研究”。
  硕士阶段是第一次独立真刀真枪做科研,所以在做论文前小季很怕做不出结果,但杨老师宽慰她,帮她一起设计实验,最终实验做的很成功。整个过程中,杨老师这种老一代学者的认真踏实的学风给季香云留下深刻印象。
  硕士毕业后,小季选择了直接就业。在两家给她求职回复的单位中,她舍弃了家乡山东省食用菌工作站,选择了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之所以做此选择还是觉得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是大都市,小农业,但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更需要做到高效环保,对生物防治的需求更高,另一点就是她所要加盟团队的领头人蒋杰贤教授的方向也是针对害虫的生物防治。这样,2003年,她就到上海市农科院上班。

一片片叶子地比对,搞清了上海林木果树虫害及主要天敌

  刚到生态所时因为还未确定课题方向,小季就参与了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城市绿地图文信息系统的研制”,上海农科院主要负责上海郊区林木果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的普查。为这个课题小季前后做了2年多的调查,大多数情况下是小季带着学生坐公交车到上海各郊县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跑,经常还要一片片叶子地去找,有时还要上树干找,仔细比对,采集标本,拍照并且一一记在本子上。
  通过定点和定期普查,小季和课题组同事基本搞清了上海地区林木果树中的病虫害及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类,发现了一些以往没有发现和报道过的害虫天敌。后期,他们还以混交杨树林和杨树纯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木配置对林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模拟了五种天敌和害虫的生长发育和温度的关系。
  尽管非常劳累,但这项工作令小季觉得收获很大,这个课题完成后得到了市里的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后来还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了一本七十万字的专著《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小季是这本书的副主编,主要负责害虫和天敌部分文字整理,照片整理,并负责全书的校稿和统稿工作,书中害虫和天敌部分的很多照片也是她当时在现场拍摄的。
  香云说她在申报课题方面运气不错。进农科院的第一年,小季就成功申请到农科院的一个青年基金,是关于白僵菌方面的课题,给了2万元;2年后她又申请到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这次是关于蔬菜害虫防治方面的课题,得到7.5万元的支持,以上两次小季都是一次申请成功。以我一个局外人的感觉,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农科院对初出茅庐的青年人真的是很重视,近年来,农科院无论科研成果的产出量还是高质量成果产出都呈上升势头,与农科院舍得在这方面投入是有关系的。

世博园反季节水稻栽培

  2008年,季香云因“淡足侧沟茧蜂与杆状病毒协同控害的机制研究”课题成功申请到市科委的自然科学基金,这个课题是在蒋老师领衔课题的基础上,把杆状病毒和寄生蜂联合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而去年她成功申报的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又在此基础上,把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入细化到寄生蜂寄生因子的研究上。

集成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进农科院工作10年来,小季一直坚守自己害虫生物防治的科研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的目标是坚守生物防治科研方向,做专做深,应用研究则是满足农民需求,做到实效有用。
  在基础研究方面,通过研究蔬菜害虫、杆状病毒、侧沟茧蜂三者间的互作关系,基本阐明了昆虫病毒流行的关键因子(温度、病毒种群密度、宿主虫龄、病毒传播方式等),并明确了影响寄生蜂寄生的生态因子,建立了蔬菜夜蛾寄生蜂的规模化繁育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等参数;探明了寄生蜂和寄主互相作用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机理。该成果最终获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季香云作为第二完成人。
  在进行寄生蜂和病毒的研究同时,积极拓宽生物防治的新方法,和同事们一起开发了植物源农药研究的新方向,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香云及其同事、学生通过对30种植物源农药的筛选、提取,开展了植物源农药提取工艺优化、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和活性成分的分析鉴定工作,确定了最佳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明确了植物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实施了生物活性研究、田间药效试验和安全性评价。
  在需求导向的应用研究方面,季香云和课题组同事以上海都市农业设施蔬菜和水稻等作物为对象,集成了灾害性害虫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控害效果综合评估显示,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了农药的源头污染。在此基础上,上海农科院建立了水稻和绿叶菜等食用农产品的化学品污染控制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该成果获2007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采访间隙,小季带我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在培养箱里我看到了人工繁育的天敌淡足侧沟茧蜂。小季介绍说,目前,通过投放生物天敌来控制虫害还只是一个配合化学农药的辅助手段,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可投放的天敌数量的不断增多,配角会逐步成为主角,这既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也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民生诉求。

一个值得关爱的优秀女性

  采访中,小季说,启明星联谊会发给她的《Betway必威在线登录 》杂志中介绍启明星的文章,她每期都看,与那些在基础研究领域挑战科学高峰,能发很牛的论文的启明星相比,小季说她感到差距很大。我接口说,术业有专攻,我来你的实验室后了解了你的工作,觉得你很了不起。其实我的这番话不是客套,一个研究人员工作10年能取得小季这样出色成绩,特别是这种工作能直接造福百姓,真的是很了不起。
  了不起的季香云科研之余还在不断充实自己,作为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小季自2010年以来,已在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担任了三年志愿讲解员工作。平时单位组织的科技下乡等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2009年到2012年,季香云还在湖南农业大学攻读了在职博士,如期获得博士学位。
  我感叹一个全职女孩何以有那么多精力来做这些份内份外事,后来我了解到这或许和香云目前还没有家室之累有关。以我对这个细心、淳朴的山东妹的了解,这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关爱的优秀女性,我祝愿香云在为百姓造福的同时,也能尽早喜结良缘。本文即将交稿时,我得到最新消息,季香云入选上海市农科院2013年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攀高”计划,这是一份殊荣。在此,我也预祝香云的人生之路能越走越精彩。

江世亮采写自201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