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的科学重生正在加速,但是需要更进一步的帮助才能繁荣。

  1989年秋天,在纳粹德国侵略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五十年后,东欧剧变。柏林墙的倒塌改变了中欧地区的政治生态。在此之后,中欧的科学事业也进入了艰难的转型。
  在这一地区的国家,知识分子精英和科研机构对发生在1989年后的政治巨变都毫无准备。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后,向议会式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转变都已经完成。但科学事业依然举步维艰。转机出现在2004年,从这一年开始欧盟为其成员国提供了一些资助,有些国家正在谨慎地利用它来重建他们的科研能力。当然尽管欧盟提供了慷慨的援助,这些国家的科学之路仍然前途漫漫。
  这个地区的主要资本就是一群日益增多的有天分的年轻科学家,他们正在重新发现科研工作是一份前途光明的职业。相比之下,在斯大林共产主义模式下训练的最后一代科学家,几乎不相信科学能够在他们的国家健康发展。当自由来临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抓住了更加能盈利的大量商业机会,或者选择了永久移居西方国家。随之而导致了这一地区几乎任何部门都存在的中生代科学家的断层。
  对科学的兴趣正在迅速提升。在波兰,从1990年开始,学生数量已经增长了五倍。整体上,欧盟两千万学生中有四分之一强来自新的成员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出生于东欧剧变后。
  年轻的科学家确实会离开,他们也应该离开。但是过量的人才流失已经停止了。近年来,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已经创立了透明且严格按照能力分配的科学资助系统。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去帮助有才能的年轻科学家在早期实现独立。研究机构确实在雇用年轻而且独立的学科带头人,比如华沙的国际分子和细胞生物研究所。
  这一地区的大学离国际性的研究机构还有很长的路。但是认为中欧在全球科学中只是一个穷亲戚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从2004年开始,无数的实验室已经被重新打造以冲击有竞争力的科学。最好的机构现在的条件与新加坡、中国以及沙特有抱负的实验室已经相差不大。但是,中欧的科学管理者缺乏亚洲和中东对手招募外国人才时鼓吹实力和进取心的勇气。
  新一届的欧盟委员会有意帮助这个地区提高科学形象。近年欧盟启动的800亿欧元的“Horizon2020”项目包括一项目标性很强的计划,这项计划邀请中等发达的成员国和更加富裕的国家合作,建设新的或者升级现有的研究中心。西方领先的研究机构应该会接受这样的邀请。
  与知名的英国大学或者有名望的德国Max Planck机构的合作,无疑会提高中欧的科学视野和帮助提高该区域参与欧盟资助的研究。欧盟数以亿计的资金已经被划到2014-2020年间,科研机构必定会成为主要的受益方之一。
  科学处于欧盟政策的中心位置。它在很多中欧国家的复兴,成为了加速欧盟社会化和政治化融合的一个成功例子。

资料来源Nature

责任编辑 粒 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