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雷希特的智能服装依靠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对穿衣人以及环境做出反应。
维普雷希特穿着她设计的“蜘蛛服2.0”,这套服装会延伸开来,保护身体部位
在目前的可穿戴计算浪潮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将电子智能设备安装到各种形式的时尚配饰里,如:怀表链、手表链、手套、鞋子和眼镜。同时,我们穿的衣服并没有受到数字革命的强烈冲击。但是,阿努克·维普雷希特(Anouk Wipprecht)在带领高科技设计师改变这一现状。维普雷希特设计的服装拥有感知能力,能够对穿上这些衣服的人以及衣服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
像多数高端时装设计一样,维普雷希特的设计更像是引人深思的探讨,而不像是要设计出在商店里可以买到的东西。她在利用概念设计探索服装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利用越来越精巧的技术,打破衣服的传统双重角色(保护和展示)的界限。例如:维普雷希特的“蜘蛛服2.0”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骨骼状紧身胸衣,配备着传感器和机动“肢体”。这些“肢体”会很快地紧靠穿衣者身体的各部位,延伸出去重新创建一个舒适区。
“蜘蛛服2.0”是跟英特尔公司合作制造的,而英特尔公司把这套衣服当作一种吸引眼球的展示,以彰显其新型嵌入式“爱迪生”芯片的性能。这只是维普雷希特跟技术公司的几项合作之一,目前她正努力为她所谓的“时装科技”拓展业务范围。
小时候,维普雷希特就为时装所吸引。她说:“我发现,人们利用时装表达风格和展现自我的方式非常有趣。”14岁时,她已经开始利用面料进行设计实验了,几年后,她在荷兰的时装业工作。维普雷希特说:“我父母并不富裕,所以我就自学。”无法得到昂贵的材料和工具,她不得不具备创造性。但是,她并不满足现状,“过了几年之后,我对这些布料感到厌烦了,因为它们无法做到自然互动,无法执行任何动作……因此,我进入机器人领域。”
维普雷希特对机器人技术特别感兴趣,因为机器人结合了人类的感受。她解释说:“我不需要R2-D2式的机器人,我需要的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观看和感觉。”
作为机器人实验的一个环节,维普雷希特开始在工作中利用像Arduino这样的微控制器,她明白了如何利用微控制器来创造行为动作。很快,她将自己的经验带到时装业,“我开始将微型发动机运用到面料中,这样面料就开始移动和爬行了。”随着时尚实验的不断进步,她开始注意到系统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她开始研究互动设计。维普雷希特曾经去瑞典,向大卫·库阿迪埃尔(David Cuartielles)学习更多有关电子学的知识。库阿迪埃尔是最初设计Arduino的专家之一。
维普雷希特的设计引起了国际舞台的关注,尤其是在2011年超级碗比赛中,她受委托为在该赛事进行中场表演的黑眼豆豆组合的主唱设计互动服装。从那以后,维普雷希特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先进传感器配置到自己的服装中,使这些传感器对穿衣者的脑电波做出反应,例如:她设计的“突触服”就是这样。
事实上,维普雷希特从未对自己得到的技术感到满足过,这一点导致了她与技术行业之间的合作。她希望自己设计的服装更加智能化、更加敏锐,就像代表穿衣者的第二层皮肤。她希望继续扩展自己服装的意识,不管是物理距离还是在感知深度。维普雷希特正在着手探索利用机器学习进行服装设计,使服装以智能和微妙的方式对穿衣者的社交经历做出反应。现在,她正在跟谷歌公司合作开发这一项目。
维普雷希特发现:她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具有好奇心、乐意进行跨学科的工作、拥有明确的使命。她说:“不管是什么引起了你的注意,你都要争取去实现。许多工程师问我:‘你是怎么进行设计的?’我说,走出去,进行创造。还有很多设计师问我:‘你是如何使用技术的呢?’我说,买一个Arduino,然后就玩弄、实验、探索。但是,如果你心中没有使命,就很难获得成功。”
资料来源IEEE spectrum
责任编辑 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