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伯纳德·卡尔森津津乐道的是一位自学成才并引发电讯革命的工程师的传记。

被遗忘的天才奥利弗·亥维赛,电气科学领域的特立独行者

  当你遇到身穿印有四个微分方程的T恤的学生时,你会知道自己已经进入电气工程系。他们会告诉你,这些方程式是以19世纪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的名字命名的。这位物理学家用这些方程式构建了将光、电和磁统一起来的理论。
  今天,麦克斯韦方程组被用于解决电子和电讯领域的实际问题。但是为什么它们看起来是这样?在他于1865年发表的论文《电磁场动力学理论》中,麦克斯韦用被称为四元数的深奥数学表达式列出了20个方程。这20个方程如何变成了4个,而且是用更简单的矢量术语来表示?是谁将麦克斯韦的理论转化成了实用性方程?在《被遗忘的天才奥利弗·亥维赛》(The Forgotten Genius of Oliver Heaviside)一书中,电气工程师巴兹尔·马洪(Basil Mahon)给出了答案。
  正如马洪所描述的那样,奥利弗·亥维赛(Oliver Heaviside,1850―1925)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隐士,他发明了属于自己的数学术语。他的工作涉及工程实践、学术物理和抽象数学,撰写的论文令这3个领域的读者感到困惑。在他的一生中,他拒绝加入科学界,但到了1910年,工程师们开始运用他的方法解决棘手的通讯问题。亥维赛的想法成为现代电气工程的核心,其成果至今仍然为电气工程师们所用。
  亥维赛出生在伦敦的卡姆登镇。就像与他同时代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样,他在孩童时期感染过猩红热,并因此部分失聪。他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师,在印刷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努力地维持着自己的中产阶级地位。因此,尽管亥维赛成绩优异,仍然不得不离开文法学校,在16岁时就出去工作。
  机缘巧合,亥维赛的姑姑嫁给了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惠斯通是一名电磁学专家,也是一个成功的电报系统的联合发明者。1868年,惠斯通为其内侄谋得了丹麦-挪威-英国电报公司(Danish–Norwegian–English Telegraph Company)的一个职位。当时,该公司刚刚在英国和丹麦之间铺设了一条电缆,而亥维赛从一开始就学会了如何应对新线路及其运营的挑战。令亥维赛感到困惑的是,这条电缆在一个方向传输信息时比另一个方向更高效。于是,他利用数学来理解信号的传播方式。
  为了发展一套完整的输电线路理论,亥维赛辞去了工作,搬去和他兄弟一家住在一起。他很快发现,通过均匀分布线路的电磁感应,可以减小信号的衰减和失真。为了引起人们对其工作的关注,亥维赛大胆地向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寄送了一篇早期发表的论文,并得到他的大加赞赏。然而,同样的工作也令一些有影响力的工程师大为光火,例如威廉·泼里斯(William Preece)。这些工程师排斥他,并试图剥夺他的电报工程师协会会员资格。
  他干脆将自己置身于专业圈之外,但仍然坚持研究,并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很多都是发表在杂志《电工》(The Electrician)上,该杂志每年向他支付40英镑。(他也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尽管收入微薄,但他还是通过引入矢量来表示电场和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成功地修改了麦克斯韦方程。为了能够用代数来解决与向量有关的微分方程,他还运用了运算微积分。尽管他的论文深奥难懂,但却受到了奥利弗·洛奇(Oliver Lodge)、乔治·菲茨杰拉德(George FitzGerald)和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等科学家的赞赏,他们都与他保持着紧密联系。
  在19世纪90年代末,当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正在探索无线电报时,理论家们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感到困惑。对麦克斯韦来说,无线电波和光波是一样的,都是直线运动。然而,无线电波并没有跑到太空,而是似乎遵循地球曲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902年,亥维赛和美国工程师亚瑟·科诺尔里(Arthur Kennelly)在同一时间从理论上证明了无线电波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因为它们在电离层中反弹起了一层带电的气体粒子。20世纪20年代,这一反射层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如今被称为“科诺尔里-亥维赛层”。
  亥维赛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但是他并没有从实际应用中得到任何报酬。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建立的长途电话网络。AT&T要求工程师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和迈克尔·蒲平(Michael Pupin)研究亥维赛关于输电线路的论文。他们利用他创立的数学原理,设计出感应式负载线圈,并在1915年实现了纽约至加州旧金山的通话。他们凭借自己的专利获得了财富。AT&T愿意为亥维赛的早期贡献支付费用,但他坚持认为,在传输线路上使用感应线圈完全是他的功劳。当AT&T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时,他拒绝接受那笔报酬。
  他的科学同行们最终认可了他的贡献,他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一员;电气工程师协会授予他一枚法拉第奖章。由于亥维赛仍然因在电报工程师协会的经历而饱受痛苦,所以他拒绝了这一切。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他在德文郡深居简出,并于1925年去世。
  在他之前的著作中,比如麦克斯韦的传记《改变万物的人》(The Man Who Changed Everything,威利出版社,2003),马洪详细地解释了亥维赛的思想,以及他们如何定义电气工程。他根据信件和笔记,巧妙地将关于亥维赛私人生活为数不多的细节整合在一起。在马洪的笔下,这个故事就像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创作的剧本,里面有一个愤懑不平、复杂多变的主角,他在艰难的家庭关系中展现自己的生活。然而,马洪最终努力刻画出了亥维赛的内心。这让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激励着这位非凡的工程师如此用心地探索电力的数学表现?又是什么促使这位年轻的电报员深入挖掘深奥的理论和数学,并将自己与世隔绝?
  今天的电子技术,以及它为全球通信和公司财富方面带来的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亥维赛的卓越工作。马洪提醒我们,这种杰出成就往往是孤立、牺牲和顽强坚持的结果。

资料来源Nature

责任编辑 田 心

―――――――――

本文作者伯纳德·卡尔森(W. Bernard Carlson)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人文学教授,也是《特斯拉:电气时代缔造者》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