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泰勒因发现夸克(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理查德·泰勒

Richard E. Taylor

  2018年2月22日,出生于加拿大的实验物理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E.Taylor)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去世,享年88岁。1990年,他因发现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夸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所任职的斯坦福大学宣布了他的死讯,但没有提及死亡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末,夸克的发现是物理学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为标准模型理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该理论是所有已知基本粒子和力的分类系统。
  “在发现夸克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了大量粒子,但不知道它们如何组合在一起。”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教授马丁·布雷登巴赫(MartinBreidenbach)在接受《斯坦福大学新闻报》采访时说。其中有一种复合粒子被称作强子。他介绍说:“由此获得的标准模型可将已知的所有强子粒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建立在被称作夸克的更基本的粒子之上。一旦弄清楚了这一点,就会终结整个大混乱局面。”
  夸克属于意料之外的发现,尽管泰勒博士和其他人发现夸克的实验是建立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尤其是另一位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Hofstadter)的研究。
  如同之前和之后的物理学家一样,霍夫施塔特博士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由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于20世纪早期首次发现的亚原子世界的内部工作原理和架构。卢瑟福博士发现,原子的原子核含有带正电的粒子,他将其称作质子。他和追随他的物理学家们都认为它们是基本粒子。
  霍夫施塔特博士希望测量出它们的大小,以了解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他将电子对准氢原子的原子核,并测量它们被偏转的角度。该实验被称为弹性散射,因为电子的动能在相互作用中是守恒的。凭借此项研究,霍夫施塔特博士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要继续对物质和粒子的基本性质进行研究,还需要更强大的设备,所以斯坦福大学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在1966年完工时,该中心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2英里(1英里约为1.6千米)长的电子加速器。
  除此之外,泰勒博士还为SLAC配备了两层楼高的光谱仪。这是一种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来识别粒子和原子的装置,并且能够追踪它们在加速器中的轨迹。
  SLAC的第一次实验是在弹性散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它们没有得到新的见解。之后,加速器被用来执行所谓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在该实验中,用电子轰击质子和中子,使电子的部分能量转移到更大的粒子上,有时将它们散射,从而使电子发生偏转。
  此前,科学家曾使用功率更低的加速器开展此类实验,但未能获得任何有趣的发现,这是因为几乎没有粒子失去能量并发生偏转。
  在SLAC开展的许多非弹性实验都是由泰勒博士领导的,这些实验在非常大的角度上产生了大量粒子散射,远比之前预测的要多得多。
  起初,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得到的结果是不正确的,或者认为此前的解释是错误的,但是这些数据最终得到了证实。电子发生偏转的数量,以及它们偏转的宽角度表明质子并非是实心的――它们有自己的内部结构。
  前SLAC负责人、斯坦福大学现任教务长珀西斯·德雷尔(Persis Drell)向《斯坦福大学新闻报》介绍说,泰勒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开展的实验表明质子就像“带小气泡的果酱”(夸克),而不是像“光滑的电荷凝胶”。
  在这些实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粒子――也就是说,它们不能再细分了。泰勒博士在他获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说道:“我认为当时不会有人郑重其事地质疑质子的基本特性。”

理查德·泰勒(左一)和其他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起,祝贺他们的同事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左二,Douglas Osheroff)获得1996年诺贝尔奖

  然而,也有人持有异议。美国物理学家、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默里·盖尔曼(MurrayGell-Mann)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为这种粒子命名的人,该名称取自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的一句话:“冲马克王叫三声夸克!”他在1964年提出,像夸克这样的物质可能确实存在。
  泰勒博士与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物理学家杰罗姆·弗里德曼(JeromeI.Friedman)和亨利·肯德尔(HenryW.Kendall)共同分享了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也曾与泰勒博士一起在SLAC开展实验。
  泰勒博士认为,还有许多人也应该分享这一殊荣,其中包括从SLAC成立至1984年一直担任负责人的沃尔夫冈·帕诺夫斯基(WolfgangK.H.Panofsky)。他曾是加速器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还是4项不同实验的管理者,而正是这些实验为相关物理学家带来了诺贝尔奖。
  泰勒博士在2008年接受诺贝尔研究所的采访时说:“共有20人参与了那项实验(他指的是他们在深度非弹性散射方面的研究),40人参与建造该装置,还得到了另外40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支持,所使用的加速器则是由上千人建造而成。”
  他表示,将科学奖颁发给更多的人是“承认这项工作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一大群人”。
  1929年11月2日,泰勒出生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梅蒂逊哈特市,父亲是加拿大人,母亲是美国人,祖父母分别是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移民,外祖父母则是挪威移民。
  小时候,泰勒梦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在读中学时,他在家中的地下室里意外地炸毁了一个化学实验室,失去了左手的食指、部分中指和部分拇指。他回忆说,当时一名外科医生对他说,人们不会去找没有手指的外科医生看病,所以他不得不放弃。于是,他转而学习科学。
  虽然他因为拉丁文不及格而没有获得高中学位,但仍然得到了阿尔伯塔大学的青睐,他在那里攻读了为期4年的物理学荣誉课程。但在第三年末,他病倒了,被迫住院接受治疗,并因此中途放弃该课程。最后,他获得非荣誉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硕士学位。
  泰勒博士在阿尔伯塔大学的成绩一般,他曾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不过被拒绝了,但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还是录用了他。
  泰勒博士在斯坦福大学的高能物理实验室一直工作到1958年。当时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学家邀请他去巴黎,他们正在奥赛建造一个加速器,希望在专业上得到他的帮助。泰勒博士在那里待了三年,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帮助他在日后建立了SLAC。
  从法国回来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了一年,之后又重返斯坦福大学。在那里,SLAC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他在斯坦福大学度过了余生,并一直住在校园里。
  20世纪70年代,泰勒博士继续在SLAC工作。1978年,他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证实了史蒂文·温伯格(StevenWeinberg)、谢尔登·莱斯·格拉肖(SheldonLessGlashow)和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Salam)提出的革命性理论,即假设粒子的能量水平极高时,宇宙中4种已知力的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是同一种力(被称为电弱力)的两个方面。这一理论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被证实,就将为一个长期寻求的统一理论提供重要的基础,从而能够解释宇宙的所有工作原理。
  泰勒博士在他设计的一项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理论,该实验的精确度比以前高。该实验证明,在宇宙历史的某个时刻,存在3种,而不是4种力。温伯格博士、格拉肖博士和萨拉姆博士在第二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泰勒博士非常务实。他认为自己是物理学的实验者,而非理论家。“我的工作是对事物进行测量,并确保测量结果正确,”他在2008年诺贝尔奖采访中说,“要理解为什么事物是我在做实验时看到的那个样子,这是理论界的工作。所以我不会到处说是我发现了夸克,我要做的是告诉你电子如何从质子中散射,而你要告诉我的是里面的什么东西散射了电子。我并没有责任对后者进行解释。”
  泰勒博士身后遗留下在大学期间与其结婚的妻子丽塔·博诺(RitaBonneau)和他们的儿子泰德(Ted),其他身后人的信息不详。

资料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责任编辑 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