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

许田

  2018年10月20日,在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这就是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宣布正式成立。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的首任校长,原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所(HHMI)研究员许田担任西湖大学副校长一职。2018年3月底,我有幸采访了许田教授,访谈中许田教授陈述了自己的“教育梦”,以及独特的教育观――创新教育。本文对许田教授的创新教育理念进行了梳理,在他看来,西湖大学未来是实践创新教育的理想之地,不仅因为它是一所新的、自主性强的私立大学,还因为西湖大学位于未来科技城,周边科技公司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教育也将会打破目前以塑造学生知识结构为主的教育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与创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2018年4月初,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后引起外界高度关注。这所由社会力量创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不仅拥有国内首个一流民办大学的光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学者前来加盟,此外它还有不拘一格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在国外学习、工作30年后全职回国加盟西湖大学的许田教授认为:“以前大学教育主要是传播知识,现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使获得知识变得非常容易,学校的功能正在慢慢改变,创新变得更加重要,未来我们会把大学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
  许田教授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父亲曾在杭州师范大学任教。1977年高考恢复,许田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4年后,他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来到了美国耶鲁大学求学,之后拿到耶鲁大学终身教职,并成为顶尖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员。这么多年来,许田教授一直心怀教育梦,在他培养的学生中,已有19位在全球不同高校任职,这让他感到颇为骄傲。
  此次回到西湖大学,许田教授表示,首先是“教育梦”驱使着他回国,其次就是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从未对创新如此关注和渴望。创新也需要教育,而且是与众不同的教育――创新教育,这同他的教育梦不谋而合,两者合二为一。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之所需

  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知识的获取非常便利,我们每天都可获得海量的信息。现在只要有电脑和互联网,我们就可以聆听到世界一流学者的课程,知识已经打破学校围墙的隔绝,与世界互联。传统以知识输入为主的教育理念,显然不合时宜,也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一个创新的社会而言,只有越来越多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去创业,才有更好的创新公司,新技术和新产品才会不断涌现。在当下中美贸易战日益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在芯片、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被国外卡脖子,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摆脱这种任人处置的境地。而创新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创新教育。
  2018年距中国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走进“科学的春天”已整整40年。40年来,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软硬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世纪80、90年代一批批优秀学子海外求学,到如今大量的海外学者回到中国,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中国的科研实力有了长足发展,在很多领域做出了相当新颖的工作。
  许田教授认为,经历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社会从未如此强烈。但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太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促成了对海归人才偏爱的局面,这种局面亟须改变。另一方面,过去40年中国对基础科学的高投入(仅基础研究经费就从1986年的8000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823亿元)带来了高增长,很好地实现了由“钱”变成“纸”的过程(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已居全球第一),但是由“纸”变成“钱”的过程,也就是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目前国内做得并不好。很多高校和研究所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最后却花不起专利保护费,只能被迫放弃,专利失效局面堪忧。这背后既有专利质量的参差不齐,同时也是创新教育的缺乏导致科研成果转化不出去。因此,创新教育需提上日程。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设计效果图

  尽管国内目前对创新教育系统性的研究还很少,但创新教育给个人、组织以及经济实体带来的丰硕成果显而易见。它既融合了传统教育以知识框架为主的教育理念,也融合了发展越来越快的高科技公司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它是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2018年4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及其夫人,以及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及其夫人,分别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捐款,旨在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创新以及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对这些高科技企业来说,未来的增长点,将会来自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家对高校的捐助和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是高校推动创新教育的动力和基石。

如何探索一条创新教育之路

  创新是一种能力的系统培养,既可以在创新教育中获得,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获取。事实上,许田教授本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生动案例,原本他只专注于基础科学领域,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对创新的看法。许田教授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但是早产,婴儿的肠壁出现脱落,情况很危急,尽管他是一名成功的科学家,有很多论文发表,但他面对自己孩子的疾病,束手无策。他当时的想法是,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成为一名出色的创业家。
  在创新教育体系中,不同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很重要。许田教授表示,西湖大学作为一所新大学,从一开始的校园设计就在推动学科的交叉与合作,未来对学生的培养同样也是如此。而许田教授也是多学科交叉的受益者,他是一名出色的遗传学家,如今还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出了数款出色的产品。曾资助许田教授21年的HHMI下属的独立研究中心珍利亚农场也受益于不同领域人才的交叉合作。珍利亚农场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生物学家,也有化学家、机械工程师、IT工程师等其他领域的专家。他们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科学问题,临时形成各种项目小组集体攻关。珍利亚农场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神经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缘于不同学科人才精诚的合作。由此珍利亚农场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技术、方法以及仪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与企业探索多种形式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坐落在张江科技城核心区的上海科技大学,经常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在校学生进行宣讲,同时这些企业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的机会;清华大学创立了一个X-lab,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或校友担任创业导师,鼓励本校学生创新创业。而未来西湖大学也将发挥其具有灵活机制和周边良好创新氛围的优势,实现与企业互动。
  国内高校还有其他的做法,例如,清华大学在学生的课程设计上,越来越多地体现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神经生物学家鲁白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对话:基础与前沿》,该课程不仅有学科交叉特色,还邀请了诸多在工业界做得非常出色的企业家来讲人工智能领域的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应用以及来自工业界的诉求,可谓是让在校学生和老师“学以致用”。
  总的来说,创新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将逐渐深入人心,推动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构建。而对于创新而言,除了应建立良好的创新教育体系,将其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植入学生的日常培养体系中外,还应该创造更多条件来建设创新体系。与过去相比,中国的创新链条日趋完善,原创性研究成果日益涌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政策制度以及社会环境也将对创新越来越友善,未来将是创新者的好时代!

责任编辑 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