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推断出暗物质的存在。其后不久,暗物质的概念就被科幻作家借鉴进创作中。所以说,暗物质在科幻文学中并不新鲜,那么要将并不新鲜的主题写出新意,该怎么做呢?一种做法就是交换视角。请看下面这篇《恐惧黑暗》是如何办到的吧。
18
“哎,教授,关于黑暗中的怪兽的这通胡扯是什么意思?”
“我向你保证,这不是胡扯,将军。”
“那么好,来说服我。”
“长官,正如你知道的,天文学家在很久以前就发现,宇宙含有一类与正常物质截然不同的物质。”
“是因为引力有些不对劲,对吧?”
“是的,在某种程度上,引力太大了。引力太大,无法单单由正常物质产生。必定有另一种不可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暗物质。我们假设,暗物质会由一些简单的东西构成。或许是一类奇异的粒子,或者是在宇宙早期生成的一批散布的微小黑洞。”
“远古历史介绍到这儿就够了。有什么新发现?”
“不久之前,我们开始探测到……暗物质的凝聚。密度远远比不上黑洞,但比任何正常物质致密得多。”
“真让人着迷。凝聚,继续说。”
“凝聚。这向我们显示,暗物质不只是简单的单个粒子。我们意识到,一定存在好几种不同的暗粒子,正如正常物质那样。它们通过自然中的陌生之力发生相互作用,那些力对于我们毫无作用,但能让暗物质形成复杂的结构。这是与我们的世界平行的一整个暗部门。”
“请说重点。”
“我们一直在用最新的引力探测器检查其中一些凝聚。最近,我们在一台引力探测器中发现……一些东西。一些移动中的东西。”
“东西。凝聚的东西。呃,我现在肯定被吓到了。”
“长官,那些东西是活物。”
“好吧。这是我发觉难以接受的部分。你确信吗?”
“相当确信。它们移动的方式对于无生命物质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我们已经观察到它们的捕猎、进食、交配和繁衍。”
“我明白。我明白了。这一切都会与我们的世界相平行,不可见地继续下去?所以,一些暗物质的东西可能此刻正在这儿交配?”
“呃……原则上是那样,但它们似乎被限制在一个凝聚体上。我相当确信,这儿没有那种东西。”
“我很高兴听到这句话。即便如此,这也是让人不愉快的念头;对于敏感性格的公民而言,也许冲击过大。我们还是将整件事保密为好。但是,这些事和军队有什么关系?我努力地想从暗物质生命的性活动中看出任何军事威胁。”
“不,长官,不是那样。它们也拥有科技。”
“什么?”
“科技,长官。当然,没有我们的科技这么精密复杂。事实上,它们的科技十分原始。”
“假如是这么原始,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事实证明,暗部门的自然之力强大得令人不安。它们比我们支配的力量强大得多。”
“但是我记得你说过,这些暗物质的力量影响不了我们?”
“无法直接影响。但引力跨越了鸿沟。引力既影响正常物质也影响暗物质。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当初才发现它们,你记得吧。所以,这些生物通过运用强大的异星力量,也许能建造起引力武器。能杀死我们的引力武器。譬如说,它们可以在不适合的地方制造出黑洞。”
“不适合……是的,我明白了。但它们是否知晓我们的存在?”
“我要遗憾地说,是的。它们近期开发出相当有效的重力仪,它们也注意到我们的一台工作中的无人机,出现一连串相当令人厌恶的活动。接着,无人机撤退了一段距离。”
“哦,天啊。我假定,行动责任方已经被处理过了?”
“当然。”
“好的。但是说真的,我们需要现在就采取任何行动吗?这一切都取决于一连串推测——推测这些生物能开发武器,推测它们想要开发武器,推测它们会变成严重威胁。然而,你告诉我,它们被困在一个凝聚体上?”
“是的,长官。”
“所以,我们的领域比它们的领域大了许多个数量级?”
“是的。但它们在开始向外扩张。一些生物早已在环绕它们母星的轨道中生活。根绝感染的最佳时机是一发现就动手,而不是等到它演变成流行病之后再出手。我们无法知道它们的思想倾向,所以假定它们抱有敌意是明智之举。”
“危险仍然看起来微不足道。”
“十分渺小,长官。但不等于零。当你衡量我们的伟大文明和它们的渺小文明,想想它们孤立的、显然低人一等的生命形式……呃,我认为这是个很容易做出的抉择。”
“那么,你会建议什么措施?”
“我们可以部署一种我们知道的能够打击暗物质的武器。只需要一枚小型武器。甚至比这些生物的一根小小的附器小得多。那就足以把它们统统消灭。”
“你指的是一个黑洞?”
“是的。假如你有任何疑虑,我能向你保证,这会迅速地终结一切。甚至连那些生活在轨道中的几个生物都会几乎立刻被辐射消灭。”
“我明白了。呃,就地组装出一个小型黑洞会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不会对预算造成半点儿影响。只是看起来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不说别的因素,我们至少有权重优势,不是吗?”
“是的,长官。正常的物质是暗物质的五倍。我认为,这点支持了我们该生存下去的论据。”
“我想,不得不那么做了。我会致电工兵部队。”
“谢谢你,长官。我的部门已经开始彻底搜索银河系,寻找任何这类生命。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确保暗物质世界是干干净净的。”
资料来源Nature
——————
本文作者斯蒂芬·巴特斯比(StephenBattersby)是一位英国科学记者,曾在《自然》《新科学家》杂志社工作。他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主修物理学,之后进入伦敦帝国学院深造,攻读天体物理学,获得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