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共同负责人
在我们对科学的理解中,往往会持有两种互相独立但又时常会引发矛盾的看法。我们要不认为科学是中立的,科学探究是对终极真理的追寻,是对未知的外在世界的表征;要不认为科学是交织在社会之中的,科学与社会、经济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一种观点,对应的是科学研究的认知价值。第二种观点,对应的是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而第二种观点,又可以衍生为纯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技性科学或应用科学的社会价值,这就又需要区分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和社会中的科学,以及科学与技术。区分和辨析这两种观点,并不是文字游戏,也不仅仅是智识上的思辨,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项目引发的争议,就关涉以上这些问题。为什么美国要在阿波罗计划上投入几十亿美元?在美苏竞争已经结束后,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地登月?登月计划或者其他大科学计划或者大工程,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当基于科学的技术开始商业化时,比如商业航天产业,我们如何保持科学的客观性和透明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科学?我们信任科学的理由是什么?在科学极大地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需要回到科学的源头,重新审视和理解多维度的科学。
从科学和技术的演化史来看,科学与技术相互分离的历史非常长,有各自的特点。科学追求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它本身是无用的,需要研究者对自然界进行无功利的探求,需要诉诸理性。从整个科学发展史来看,凭借理性进路,古代社会在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数学(主要是几何学)和逻辑学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日后现代科学的兴起留下了精神宝库。现代科学亦不断展现出自身的认知价值,从微观的粒子尺度到宏观的天体尺度,它在不同的层级拓展我们对外在复杂世界的认识,展现出纯科学的认知价值。与此同时,科学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所发明的科学仪器、对多重证据的追求、对数据和解释的质疑、基于证据的推理方式,不仅演化为科学共同体的一种社会规范,还成为科学精神,渗透于我们的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决策行为。
与科学相比,技术的历史久远得多,人类从钻木取火开始就在利用技术。科学与技术携起手来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在19世纪中期,这种携手离不开科学的职业化,离不开大学和工业、社会的通力合作。此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紧密,高技术领域的创新越来越离不开科学领域的突破。科学追求对自然现象进行准确解释的理性特点,与技术精益求精的特质结合起来时,就会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改变,将“无用”的科学转变为“有用”的技术,比如探索外太空的技术发明,便可以看作一种应用科学。但是,因为两者的目标和特点不同,科学追求新发现、技术讲求有用,两者的结合并不是自发的,还需要各种力量的整合。不仅如此,现代科学从诞生到职业科学家的出现,亦离不开社会对科学的理解和支持。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整合过程,使得科学的认知价值和社会价值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基于科学的技术的实用价值与工业和商业交织在一起。本期专稿《重返月球》一文充分展示了这方面的复杂性。
当然,科学和技术、工商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非只言片语能够阐释清楚,不同场景中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的面向亦不相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展现科学的多维度、多面向,希冀和大家一起思考科学本质。